睡眠障礙人群系統性炎癥指標(SIRI/NPR)與抑郁風險的隊列研究:基于NHANES 2005-2020數據

《Comprehensi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Systemic inflammatory indices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sleep difficulties: A cohort study based on NHANES 2005-2020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3日 來源:Comprehensi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1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睡眠障礙與抑郁的共病機制難題,通過分析NHANES 7916例患者數據,首次揭示系統性炎癥反應指數(SIRI)和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比值(NPR)與抑郁風險的獨立關聯。結果顯示最高四分位數組抑郁風險增加50%(SIRI OR=1.50,NPR OR=1.49),ROC曲線下面積達0.66,為炎癥-睡眠-抑郁軸提供新型生物標志物。

  

現代社會中,睡眠障礙如同無形的流行病,約29.8%的美國成年人深受其擾。這些夜晚的輾轉反側不僅帶來白天的疲憊,更與抑郁癥形成危險的"雙向奔赴"——33.5%的失眠者最終發展為臨床抑郁,而21.1%的抑郁患者同時飽受失眠折磨。這種糾纏不清的關系讓臨床治療陷入困境,也促使科學家不斷探尋背后的生物學機制。近年來,精神神經免疫學領域逐漸揭開炎癥反應的神秘面紗,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被證實與抑郁癥狀密切相關。然而,傳統炎癥標志物的檢測成本高昂,且針對特定高危人群——睡眠障礙者的研究仍存空白。

安徽醫科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兩個新興的復合炎癥指標:系統性炎癥反應指數(SIRI)和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比值(NPR)。這兩種指標僅需常規血常規數據即可計算,卻能從全新角度反映機體免疫平衡狀態。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2005-2020年數據,對7916名自述睡眠障礙者展開深入分析,相關成果發表在《Comprehensi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研究采用多階段概率抽樣設計,通過問卷收集睡眠障礙和抑郁癥狀(PHQ-9≥10分定義抑郁)數據,利用全血細胞計數計算SIRI(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NPR(中性粒細胞/血小板)。采用加權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炎癥指標與抑郁風險的關聯,通過限制性立方樣條(RCS)探索劑量反應關系,并運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預測效能。所有分析均考慮NHANES復雜抽樣設計,并調整人口統計學特征及共病因素。

參與者特征
抑郁組(7.9%)女性比例顯著更高(64.09% vs 50.40%),肥胖率更高(43.23% vs 33.42%),且合并卒中、高血壓等疾病的比例顯著增加。在睡眠問題類型上,抑郁組83.03%存在入睡困難,85.65%有夜間覺醒,75.04%出現早醒,均顯著高于非抑郁組。

SIRI/NPR與抑郁風險關聯
完全調整模型顯示,SIRI每增加1個單位,抑郁風險上升83%(OR=1.83);最高四分位數組風險增加50%(OR=1.50)。NPR同樣顯示顯著關聯,最高四分位數組風險增加49%(OR=1.49)。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關聯僅在睡眠障礙人群中顯著,在睡眠正常者中未觀察到類似模式。

亞組分析
男性中SIRI與抑郁關聯更強(OR=3.26 vs 女性1.44),肥胖人群中也呈現更顯著關聯(SIRI OR=2.12,NPR OR=3.79)。按睡眠問題類型分層后,入睡困難者中SIRI關聯最強(OR=2.24),而夜間覺醒者中NPR關聯最顯著(OR=3.55)。

RCS分析
揭示SIRI與抑郁風險呈J型非線性關系(P非線性<0.001),拐點位于SIRI=1.021處;NPR則呈現線性劑量反應關系(P非線性>0.05)。

ROC分析
SIRI和NPR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66和0.65,顯示中等預測效能。

這項開創性研究首次在睡眠障礙人群中系統評估了SIRI和NPR的抑郁預測價值。J型關聯曲線提示,當炎癥超過特定閾值(SIRI>1.021)時,抑郁風險急劇攀升,這為臨床監測提供了明確警戒線。男性與肥胖人群的顯著關聯,可能源于睪酮水平下降和脂肪組織分泌的促炎因子對免疫系統的雙重打擊。從臨床應用看,這兩個廉價易得的指標可幫助識別高危人群,指導抗炎干預時機。

研究也存在若干局限:橫斷面設計無法確定因果關系,自我報告數據可能存在偏倚。未來需要縱向研究結合多組學分析,闡明"炎癥-睡眠-抑郁"軸的分子機制。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為"炎癥假說"提供了新證據——睡眠障礙可能通過激活免疫系統,改變血腦屏障通透性,最終導致神經遞質失衡和情緒調節異常。這一發現不僅拓展了對共病機制的認識,也為開發針對睡眠障礙者的個性化抑郁預防策略指明了方向。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