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解鎖細胞之謎:質子泵抑制劑如何改變癡呆癥格局

《Brain Research》:Unlocking the cellular mystery: how proton pump inhibitors may alter the dementia landscape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3日 來源:Brain Research 2.7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深入探討了質子泵抑制劑(PPIs)長期使用與癡呆癥(如阿爾茨海默病AD)的潛在關聯。通過分析PPIs抑制胃酸分泌導致的維生素B12缺乏、跨血腦屏障(BBB)干擾神經元功能、促進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等機制,揭示了其可能加劇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分子通路(如H+/K+-ATPase、V型ATP酶)。文章呼吁臨床關注老年患者長期PPIs用藥風險,為癡呆癥防治提供新視角。

  

摘要

質子泵抑制劑(PPIs)因其高效性和廣泛可用性,已成為替代組胺-2受體拮抗劑(H2RAs)的主流抑酸藥物。然而,長期使用PPIs可能引發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包括認知障礙、周圍神經病變及癡呆癥風險上升。盡管存在爭議性證據,多項研究表明PPIs與阿爾茨海默。ˋD)和非AD型癡呆相關。潛在機制涉及PPIs穿透血腦屏障(BBB)干擾神經元功能,或通過抑制胃酸分泌導致維生素B12吸收障礙。B12缺乏會引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促進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和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AD的兩大病理標志。此外,PPIs還可能通過擾亂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加工、線粒體功能及神經炎癥反應加速神經退行性進程。

引言

胃酸相關疾。ㄈ缥甘彻芊戳鞑ORD)的臨床治療高度依賴PPIs。這類藥物通過共價結合胃壁細胞H+/K+-ATPase(P型ATP酶家族成員),實現強效持久的抑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編碼該酶的ATP12A/ATP1AL1基因在腦組織中亦有表達,提示PPIs可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CNS)的質子泵調控影響神經功能。隨著PPIs在全球范圍內的濫用(美國非處方藥使用率達7-8.5%),其誘導的胃酸缺乏可能破壞進化保守的生理功能,進而引發系統性后果。

質子泵抑制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腦內H+/K+-ATPase和V型ATP酶參與突觸小泡神經遞質釋放及酸堿平衡調節。實驗證實PPIs可通過抑制空泡ATP酶、改變小膠質細胞對Aβ的吞噬能力、誘導突觸功能障礙等途徑破壞腦內穩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奧美拉唑等PPIs在劑量≥30mg/天時,可使胃酸分泌抑制率達42-92%,這種強效作用可能通過分子模擬效應影響神經元的離子平衡。

維生素B12缺乏與癡呆癥的關聯機制

PPIs導致的胃酸不足會顯著降低動物源性食物中維生素B12的分離吸收效率。B12作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輔因子,其缺乏將導致同型半胱氨酸蓄積。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不僅直接促進Aβ聚集和tau病理,還會通過表觀遺傳修飾改變APP加工途徑。臨床數據顯示,長期PPIs使用者血清B12水平較對照組低45%,這與認知功能評分下降顯著相關。

β淀粉樣蛋白生成的新視角

PPIs可能通過雙重途徑促進AD病理:一方面通過上調β-分泌酶(BACE1)活性增加Aβ1-42片段生成;另一方面干擾γ-分泌酶復合物功能,導致毒性更強的Aβ亞型比例升高。動物實驗顯示,蘭索拉唑處理后的轉基因AD小鼠腦內Aβ斑塊體積增加2.3倍,同時伴隨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受損。

結論與展望

當前證據表明,PPIs可能通過多重機制(如營養缺乏、直接神經毒性、蛋白質代謝紊亂)參與癡呆癥發生發展。尤其對于老年群體,需權衡PPIs的獲益風險比。未來研究應著重明確PPIs與癡呆癥的劑量-效應關系,并探索靶向胃腦軸的新型干預策略。臨床建議對長期使用PPIs患者定期監測B12水平和認知功能,必要時補充腸外B12制劑。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