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靈長類大腦奧秘:前額極區皮層(FPC)在獎勵監測中的關鍵作用

《Scientific Reports》:Reward monitoring in the frontopolar cortex of macaque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13日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編輯推薦:

  在神經科學領域,前額極區皮層(FPC)功能尚不明晰。研究人員以獼猴為對象,開展 FPC 在獎勵處理中作用的研究。結果發現 FPC 神經元能整合信息用于行動監測與策略決策。該研究為理解 FPC 功能提供新視角。

  在神秘的大腦世界里,前額極區皮層(Frontopolar Cortex,FPC)一直是個充滿謎團的區域。它僅在類人猿靈長類動物中發育,在人類大腦中更是占據重要地位?茖W家們推測,FPC 與靈長類動物的高級認知功能息息相關,比如處理與刺激無關的思維、區分內外驅動信息、參與記憶檢索和多任務協調等。然而,由于針對 FPC 的單神經元研究有限,它在獎勵處理過程中的具體作用一直模糊不清。為了揭開這層面紗,來自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Italy,CNR)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踏上了探索之旅,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此前的研究大多基于神經心理學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從人類研究中推斷 FPC 的功能。但對于 FPC 在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研究較少,主要原因是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通過手術植入電極來記錄 FPC 神經元活動難度極大。這就好比在精密的儀器中尋找一顆微小卻關鍵的零件,困難重重。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研究人員另辟蹊徑。他們選擇了兩只恒河猴作為研究對象,讓它們參與一項名為物體在位獎勵任務(Object-in-Place Reward Task,OIPR)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獼猴們需要面對五個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中有兩個目標,選擇正確的目標就能獲得液體獎勵,而且不同場景對應的獎勵大小不同,分為小、中、大三種。研究人員通過記錄 FPC 神經元的活動,試圖找出 FPC 在獎勵監測中的奧秘。

在技術方法上,研究人員主要采用了以下關鍵技術:一是利用高密度微電極慢性系統,在兩只獼猴的 FPC 背側(即外側 FPC)植入電極,記錄細胞外活動;二是運用完全自動化的算法進行尖峰排序,以處理收集到的神經元數據;三是采用行為學分析方法,計算正確試驗的百分比、反應時間、切換試驗的比例等指標,來評估獼猴的行為表現;四是運用解碼分析技術,如訓練線性支持向量機分類器(SVM),來判斷神經元群體活動對獎勵大小和動作(保持或切換選擇)的編碼能力。

研究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 獎勵大小影響學習: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的第一輪,獼猴由于不熟悉場景,只能靠猜測選擇目標,表現處于隨機水平。從第二輪開始,在中等和大獎勵條件下,獼猴的表現明顯優于隨機水平,并且很快達到并保持較高的正確試驗百分比。而在小獎勵條件下,獼猴的表現提升較慢。例如,猴子 1 在小獎勵條件下,直到第 3 輪正確試驗百分比才顯著高于隨機水平,且仍低于中等和大獎勵條件下的表現;猴子 2 在小獎勵條件下,雖然從第 2 輪表現就高于隨機水平,但從第 4 輪開始就明顯低于其他兩種獎勵條件下的表現。此外,小獎勵條件下的反應時間明顯長于中等和大獎勵條件,且獼猴在小獎勵條件下切換試驗的比例更高,這表明小獎勵條件下獼猴更傾向于探索新的選擇,從而減緩了學習曲線。
  • 獎勵大小在反饋和場景呈現學習時被編碼:研究人員聚焦于任務中的兩個關鍵時期,即延遲期(Delay epoch,場景呈現后到開始信號前)和反饋期(Feedback epoch,指示獎勵大小的視覺刺激呈現后到實際獎勵發放前)。通過訓練和測試 SVM 分類器,他們發現獎勵大小的信息在延遲期(特別是場景呈現后的 400 - 800 毫秒)和反饋期都被編碼,且反饋期的編碼準確性更高。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延遲期,當獼猴學會場景與獎勵大小的關聯后,獎勵大小的編碼才會出現;而在反饋期,由于有視覺反饋,獎勵大小的編碼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更為穩定。
  • 獎勵大小神經表征的相似性:行為學上,中等和大獎勵條件相似,與小獎勵條件不同。研究人員假設這一行為在神經層面也有相應的表征。通過分析神經軌跡,他們發現,在延遲期,中等獎勵和大獎勵的神經活動投影沒有顯著差異,而二者與小獎勵的投影差異顯著;在反饋期,三種獎勵大小的投影則各不相同。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延遲期末到開始信號之間的時間段內,FPC 神經元能夠編碼獼猴的動作(保持或切換選擇),且這種編碼與獎勵大小的編碼相互獨立。

綜合研究結果和討論部分,這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首次證實了 FPC 神經元的監測活動不僅局限于選擇的空間位置,還延伸到獎勵價值等其他方面。FPC 在反饋期能夠清晰地區分三種不同的獎勵大小,在延遲期則根據學習情況編碼獎勵大小,且中等和大獎勵的編碼相似,與小獎勵不同。這一結果表明,FPC 可能作為一個 “監測中心”,整合不同認知過程的結果,協調大腦各區域的信息處理。同時,研究還發現 FPC 在探索 - 利用決策中可能發揮關鍵作用,根據獎勵大小的信號,指導獼猴選擇是繼續執行當前策略(利用)還是探索新的選擇(探索)。然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實驗任務的結構可能導致一些混淆因素,對滿意和不滿意獎勵的區分較為主觀等。但無論如何,這項研究為我們理解 FPC 的功能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后續進一步探索大腦的奧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