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Ubrogep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prodromal symptom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3 PRODROME trial
編輯推薦:
偏頭痛是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發作分多階段。為探究 ubrogepant 對偏頭痛前驅癥狀的作用,研究人員開展 PRODROME 試驗。結果顯示該藥可改善多種前驅癥狀,這為偏頭痛治療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偏頭痛就像一個隨時可能 “爆發” 的小惡魔,時不時給人們帶來痛苦。偏頭痛是一種全球公認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它的發作可不是簡單的頭疼一下就結束了,而是有著多個階段,包括前驅期(prodrome)、先兆期、頭痛期和恢復期,這些階段還可能相互重疊。過去三十年,針對偏頭痛頭痛期的治療藥物不斷發展,但對于前驅期癥狀的治療卻關注較少。偏頭痛前驅期癥狀多種多樣,像認知障礙(表現為難以集中注意力、思維困難等 “腦霧” 癥狀)、體內平衡失調(比如突然想吃某種食物、多尿等)以及光敏感(photophobia)、聲敏感(phonophobia)等,這些癥狀不僅能預示頭痛即將來臨,而且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探尋有效的前驅期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edStar Georgetown 大學醫院頭痛中心、梅奧診所(Mayo Clinic)以及 AbbVie 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了一項名為 PRODROME(NCT04492020)的 3 期臨床試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為偏頭痛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關鍵技術方法來開展這項研究。首先是嚴格的篩選和分組方法,從 1087 名參與者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患者,這些患者需能可靠識別偏頭痛發作的前驅癥狀,且至少 75% 的情況下,前驅癥狀出現后 1 - 6 小時內會出現頭痛。篩選合格的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安慰劑和 ubrogepant 100mg 的治療,且采用雙盲交叉試驗設計,減少誤差。其次,使用電子日記(eDiary)記錄患者癥狀,在患者確定出現 “符合條件的前驅癥狀事件” 后,將前驅癥狀錄入 eDiary,并在指定時間點報告癥狀的有無。最后,運用廣義線性混合模型(GLMM)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研究結果
- 參與者及基線特征:共 1087 名參與者接受篩選,518 名被隨機分配接受雙盲交叉治療。安全人群和修正意向性分析(mITT)人群分別包括 480 名和 477 名參與者。參與者平均年齡 42.3 歲,大部分為女性(87.7%),多數為白人(88.1%)且非西班牙裔(92.7%)。
- 前驅癥狀:基線時,安慰劑組和 ubrogepant 組最常見的 5 種前驅癥狀為光敏感(分別為 60.8% 和 60.9%)、疲勞(50.3% 和 50.7%)、頸部疼痛或僵硬(40.1% 和 40.2%)、聲敏感(36.1% 和 35.9%)、頭暈(31.0% 和 29.0%)。認知障礙癥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思維困難)合并后在兩組中均為第五常見癥狀。
- 癥狀緩解情況:服用 ubrogepant 后,多種前驅癥狀緩解情況優于安慰劑組。2 小時后,ubrogepant 組無光敏感癥狀的比例為 19.5%,安慰劑組為 12.5%(優勢比 (OR)=1.72 (95% 置信區間 (CI)=1.13?2.61 ));3 小時后,無疲勞癥狀的比例分別為 27.3% 和 16.8%( OR=1.85 (95% Cl=1.17?2.92 )),無頸部疼痛癥狀的比例分別為 28.9% 和 15.9%( OR=2.04 (95% Cl=1.25?3.32 ));4 小時后,無聲敏感癥狀的比例分別為 50.7% 和 35.8%( OR=1.97 (95% Cl=1.38?2.80 ));24 小時后,無頭暈癥狀的比例分別為 88.5% 和 82.3%( OR=1.82 (95% Cl=1.00?3.30 ))。認知癥狀方面,1 小時后,ubrogepant 組難以集中注意力癥狀緩解比例為 8.7%,安慰劑組為 2.1%( OR=4.26 (95% Cl=1.17?15.54 ));6 小時后,難以思維癥狀緩解比例分別為 56.9% 和 41.8%( OR=2.05 (95% CI=1.14?3.71 ))。
- 安全性:安慰劑組和 ubrogepant 組治療后出現治療緊急不良事件(TEAEs)的比例分別為 12% 和 17%,治療相關 TEAEs 比例分別為 9% 和 13%。最常見的不良事件(≥2%)包括惡心、疲勞、頭暈和嗜睡等,無嚴重不良事件導致研究中斷。
研究結論與討論
研究表明,ubrogepant 作為一種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受體拮抗劑(CGRP),在偏頭痛前驅期使用,可有效改善多種常見前驅癥狀,且最早可能在服藥后 1 小時就出現癥狀改善。這一發現意義重大,不僅為偏頭痛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選擇,而且進一步證實了偏頭痛發作起源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觀點。此前,對于偏頭痛是源于大腦還是外周血管一直存在爭議,而該研究中 ubrogepant 對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的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偏頭痛的大腦起源學說。
不過,該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參與者需自行判斷頭痛是否會在 1 - 6 小時內發作,這可能存在個體差異;研究未深入探討 gepant 干預對偏頭痛先兆期和恢復期的影響;且該研究并非專門針對前驅癥狀治療效果設計,相關分析未控制多重比較。但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為偏頭痛的治療開辟了新方向,未來有望在此基礎上開展更多研究,進一步完善偏頭痛的治療策略,為廣大偏頭痛患者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