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聯合治療性低溫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與安全性評估: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Scientific Reports》:Combined treatment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 phase 1/2 randomized trial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11日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編輯推薦:
為解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nHIE)現有療法局限性,日本多中心團隊開展了一項I/II期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產品TEMCELL HS Inj.(Temcell)聯合治療性低溫的療效。研究顯示聯合組66.7%患兒18月齡發育商≥85,與單純低溫組(57.1%)相當,且安全性良好,為nHIE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nHIE)是圍產期窒息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災難性疾病,即使采用當前金標準的治療性低溫,仍有近半數患兒死亡或遺留嚴重后遺癥。這種因缺氧缺血引發的級聯反應不僅直接導致神經元壞死,還會激活小膠質細胞釋放炎性因子,造成二次腦損傷。雖然低溫療法通過降低代謝速率減輕損傷,但其療效已觸及天花板,臨床亟需能突破現有治療瓶頸的新策略。
日本大阪婦女兒童醫院Kazuko Wada團隊聯合9家醫療中心,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一項開創性研究。受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在動物模型中展現的神經修復潛能啟發,研究人員首次將已獲批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人骨髓MSCs產品Temcell,與傳統低溫療法聯用。這種組合拳策略試圖同時發揮低溫的代謝抑制與MSCs的抗炎、神經營養雙重優勢,猶如為受損大腦同時配備"急救冰毯"和"細胞修復工兵"。
研究采用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設計,通過區塊隨機化將14例中重度nHIE患兒分為Temcell聯合組與單純低溫組。核心方案是在低溫治療啟動后12-36小時內,以2×106 cells/kg劑量靜脈輸注Temcell,每周2次持續4周。通過京都心理發育量表(KSPD)和Bayley-III量表評估18月齡神經發育結局,結合腦MRI與運動功能分級進行多維度療效驗證。
患者特征
納入患兒基線特征高度匹配,83%為Sarnat 2期中重度患者。聯合組5分鐘Apgar評分中位數4分,最低達0分,提示入組患兒病情危重。值得注意的是,聯合組83.3%母親存在妊娠期合并癥,可能反映更復雜的圍產期病理背景。
療效終點
KSPD評估顯示聯合組66.7%患兒達到發育商≥85的主要終點,與單純低溫組57.1%無統計學差異。但獨立委員會最終判定聯合組4例、單純組5例有效,其中1例邊緣值(84分)因Bayley-III表現良好被重新歸類。18月齡時,聯合組平均發育商91分仍保持較高水平,而單純組從12月齡的86分提升至88.4分,反映低溫療法本身顯著效果。
影像學與運動功能
腦MRI顯示聯合組4例18月齡時完全正常,1例殘留輕度異常(2A級);而單純組出現1例3級嚴重損傷。運動功能評估更令人驚喜:聯合組5例GMFCS I級患兒均保持正常運動能力,而單純組雖有6例達到I級,但包含1例持續V級重度殘疾患兒。
安全性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當(聯合組65例vs單純組60例),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聯合組報告的3例藥物相關反應(室上性早搏、低血壓、膽汁淤積)均屬輕度且可逆。值得注意的是,聯合組83.3%患兒出現尿布疹等皮膚反應,可能與需長期住院監測相關。
討論部分指出,雖然聯合治療未顯現顯著優勢,但66.7%的有效率驗證了MSCs在nHIE中的應用潛力。研究者特別強調,單純低溫組異常高達71.4%的有效率,可能歸因于日本采用的全身低溫技術優勢——既往研究顯示全身低溫較選擇性頭部降溫更具神經保護效應。樣本量小和疾病異質性被列為主要局限,如1例聯合組患兒因多種并發癥最終需氣管切開和胃造瘺,凸顯nHIE個體化治療的復雜性。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首次證實骨髓MSCs產品用于新生兒群體的安全性,為后續大樣本研究奠定基礎;同時通過精細的發育評估體系,客觀展現了當前低溫療法的療效邊界。如同作者所述,在nHIE這種"臨床異質性迷宮"中,即使陰性結果也能為治療路徑的優化提供路標。未來需要更大規模研究來破解MSCs的最佳給藥時機、劑量,以及其旁分泌效應與低溫療法的協同機制,最終為這些腦損傷患兒編織更安全的保護網。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