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Mental Health Research》:Examining measurement discrepancies in adolescent screen media activity with insights from the ABCD study
編輯推薦:
為解決青少年屏幕媒體活動(SMA)自我報告與客觀測量可能存在差異的問題,研究人員對比了通過 “Effortless Assessment of Risk States”(EARS)應用程序的被動智能手機追蹤與青少年自我報告的屏幕時間,發現兩者存在差異且與認知有關,強調了綜合兩種測量方法的價值。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青少年與屏幕媒體的 “親密接觸” 越來越多,他們花在手機、電腦等屏幕前的時間不斷增加。這引發了人們對其健康影響的擔憂,比如是否會影響心理健康、認知能力和大腦發育。然而,研究這一問題時卻遇到了難題:在評估青少年屏幕媒體活動時間上,自我報告和客觀測量之間存在差異。過去很多研究依賴自我報告回顧,但人們可能并不清楚自己實際的屏幕使用模式,而且青少年在估算多個平臺的使用時長時,可能因認知偏差、社會期望等因素產生誤差。若不考慮這些偏差,就可能掩蓋屏幕媒體活動與健康指標之間的真實關系。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情況,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等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相關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npj Mental Health Research》上。
研究人員主要運用了以下關鍵技術方法:利用 ABCD 研究(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udy)中的數據,該研究對大量青少年進行了長期追蹤。其中 495 名青少年安裝了 EARS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它能被動收集 3 周的應用使用數據。同時,研究人員收集了青少年自我報告的屏幕活動時間,包括過去 12 個月和 EARS 監測期間的數據。還使用了兒童行為檢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評估青少年的行為問題,以及相關成癮問卷評估社交媒體和游戲成癮情況。
研究結果如下:
- 客觀與主觀社交媒體使用情況:EARS 記錄的社交媒體使用時間與監測期間的自我報告時間中等相關,與過去 12 個月的自我報告時間相關性較弱。EARS 記錄的社交媒體使用時間比過去 12 個月自我報告的時間長,但與監測期間的自我報告時間相似。而 EARS 記錄的游戲時間顯著低于自我報告的游戲時間。
- 社交媒體時間低報及其與圖片詞匯的關系:根據 EARS 記錄和自我報告的社交媒體使用情況,將青少年分為高估、低估和準確報告三組。結果發現,高估或低估社交媒體使用時間的青少年,其圖片詞匯得分低于準確報告的青少年?刂破渌蛩睾,圖片詞匯得分越高,低估社交媒體使用時間的可能性越低。
- 社交媒體使用與行為問題和問題技術使用的關系:無論是客觀還是主觀測量的社交媒體使用,都與外化行為和社交媒體成癮問卷(SMAQ)得分相關。自我報告的社交媒體使用還與內化行為和游戲成癮問卷(VGAQ)得分相關。
研究結論和討論部分指出,該研究表明自我報告和客觀測量的社交媒體使用在不同時間跨度上存在差異,青少年對短期社交媒體使用的自我報告可能更可靠,但通過 EARS 準確測量游戲時間存在挑戰。圖片詞匯得分與報告差異的關系,提示認知功能可能影響自我報告的準確性。而且,綜合客觀和主觀測量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社交媒體使用與行為結果之間的關系。這一研究成果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也提醒家長、學術和臨床團體以及政策制定者,在關注青少年屏幕媒體使用時,應綜合考慮多種測量方法,制定更合理的健康建議。同時,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研究范圍較窄等,未來研究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和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