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Bioscience》: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Alleviates Depression by Inhibiting NF-κB Signaling in mice
編輯推薦:
為探究銀耳(TF)對慢性不可預測溫和應激(CUMS)小鼠抑郁癥狀的調節機制,研究人員構建 CUMS 小鼠模型開展研究。結果發現 TF 能緩解小鼠抑郁行為,或通過抑制 NF-κB 信號通路調節神經炎癥。該研究為抑郁治療提供新方向。
抑郁癥,這一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難題,正悄然影響著無數人的生活。它不僅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公共衛生帶來沉重負擔。目前抑郁癥的臨床癥狀復雜多樣,治療效果參差不齊,且現有的治療手段,如選擇性 5 -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揮作用,還可能伴有副作用。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炎癥反應與抑郁癥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像白細胞介素 - 6(IL-6)、白細胞介素 - 1β(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等促炎細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在抑郁癥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而抑制核轉錄因子 -κB(NF-κB)信號通路,能夠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水平,對緩解抑郁癥狀有積極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新方法迫在眉睫。
吉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關于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TF)抗抑郁作用的研究。他們發現,TF 具有緩解抑郁癥的治療潛力,它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物,同時抑制 NF-κB 信號通路減輕炎癥反應,進而改善慢性不可預測溫和應激(CUMS)小鼠的抑郁癥狀。這一研究成果為探索 TF 作為抑郁癥潛在治療方案或聯合治療的一部分提供了理論基礎,對抑郁癥治療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發表在《Food Bioscience》雜志上。
研究人員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關鍵技術方法:一是構建 CUMS 小鼠模型,選用 6 周齡 SPF 級雄性 C57BL/6 小鼠,隨機分組后進行造模及藥物干預;二是行為學測試,通過曠場實驗(OFT)、蔗糖偏好實驗(SPT)、懸尾實驗(TST)和強迫游泳實驗(FST)評估小鼠抑郁樣行為;三是免疫熒光(IF)染色、腸道微生物群分析、代謝組學分析以及蛋白質免疫印跡(western blot),用于探究 TF 發揮抗抑郁作用的潛在機制 。
TF 有效緩解 CUMS 小鼠的抑郁樣行為
研究人員通過行為學測試來評估小鼠的抑郁樣行為。在曠場實驗中,CUMS 小鼠在中央區域停留的時間顯著減少;蔗糖偏好實驗里,其蔗糖偏好降低;懸尾實驗和強迫游泳實驗中,小鼠的不動時間延長。而與 CUMS 組相比,CUMS+TF 組小鼠在曠場實驗中央區域停留時間增加,蔗糖偏好實驗中糖水消耗百分比顯著提高,懸尾實驗和強迫游泳實驗里不動時間縮短。這表明 TF 能夠有效緩解 CUMS 小鼠的抑郁樣行為。
TF 對小鼠海馬體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研究發現,TF 能顯著逆轉 CUMS 小鼠腦海馬體中突觸素(SYN)和突觸后密度蛋白 - 95(PSD-95)的減少,同時顯著上調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表達水平。這意味著 TF 對維持海馬體正常的突觸結構和功能,以及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存活和分化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為其抗抑郁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TF 對小鼠神經炎癥相關指標的影響
進一步研究表明,TF 顯著抑制了小鼠腦內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的激活,同時降低了 NF-κB 和 NF-κB 抑制蛋白(IκB)的磷酸化水平,減少了 IL-6、IL-1β 和 TNF-α 等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由此可見,TF 可能通過抑制 NF-κB 信號通路,調節神經炎癥反應,發揮其抗抑郁的功效。
TF 對小鼠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物的影響
雖然文檔未詳細闡述這部分內容,但研究結論表明 TF 具有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物的作用,這可能也是其發揮抗抑郁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 。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該研究明確了銀耳(TF)對 CUMS 小鼠抑郁樣行為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TF 不僅能調節海馬體中與突觸功能和神經生長相關的蛋白表達,還可通過抑制 NF-κB 信號通路,減輕神經炎癥反應,同時對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物進行調節。這些發現為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策略,即利用銀耳這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食用真菌來防治抑郁癥。而且,銀耳來源廣泛,安全性高,有望開發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補充劑或輔助治療藥物,為廣大抑郁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不過,目前的研究僅在小鼠模型上進行,未來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驗證 TF 在人體中的抗抑郁效果及安全性,進一步探索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和最佳使用方案,推動其在抑郁癥臨床治療中的實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