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素受體1通過調控皮質-紋狀體通路介導運動改善帕金森病小鼠運動技能學習與表現

《Experimental Neurology》:The cannabinoid receptor 1 mediates exercise-induced improvements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parkinsonian mouse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9日 來源:Experimental Neurology 4.6

編輯推薦:

  本研究針對帕金森病(PD)患者運動學習缺陷的機制難題,通過6-羥基多巴胺(6-OHDA)誘導的PD小鼠模型,探究了跑步機訓練對皮質-紋狀體通路中大麻素受體1(CB1R)表達的調控作用。研究發現運動訓練可顯著改善PD小鼠運動表現和學習能力,并揭示CB1R在背內側紋狀體(DMS)和黑質網狀部(SNr)的差異表達模式,為運動療法緩解帕金森癥狀提供了分子層面的理論依據。

  

帕金森病作為全球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丟失,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遲緩、震顫和姿勢平衡障礙等典型癥狀。盡管左旋多巴等藥物能暫時緩解癥狀,但無法阻止疾病進展。有趣的是,臨床觀察發現規律運動能顯著改善PD患者的運動功能和認知能力,這種非藥物干預方式背后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卻長期籠罩在迷霧中。近年來,內源性大麻素系統(eCBs)因其在神經可塑性和運動控制中的關鍵作用備受關注,其中大麻素受體1(CB1R)作為腦內分布最廣泛的G蛋白偶聯受體之一,通過調控皮質-紋狀體神經環路影響運動學習和執行功能。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發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CB1R介導運動改善PD癥狀的分子機制。

研究采用6-羥基多巴胺(6-OHDA)單側紋狀體注射構建PD小鼠模型,通過為期4周的跑步機訓練方案,結合轉棒測試、階梯步態分析等行為學評估,并運用免疫熒光染色和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技術檢測CB1R表達變化。實驗設計包含運動干預組、PD模型組和假手術對照組,確保結果可比性。

運動訓練改善PD小鼠行為缺陷
行為學分析顯示,6-OHDA注射導致小鼠在轉棒測試中停留時間縮短53%,階梯測試錯誤率增加2.7倍。經跑步機訓練后,PD小鼠運動協調性顯著改善,轉棒停留時間恢復至對照組的82%,階梯測試表現提高68%,證實運動干預能有效逆轉PD相關運動障礙。

CB1R表達呈現腦區特異性調控
免疫熒光結果顯示,PD模型組背內側紋狀體(DMS)的CB1R陽性神經元密度降低41%,而黑質網狀部(SNr)則無顯著變化。引人注目的是,運動訓練使DMS的CB1R表達回升至正常水平的90%,同時意外發現SNr區域CB1R表達量較模型組增加2.3倍,提示不同腦區對運動干預存在差異化響應。

基因表達驗證通路機制
RT-PCR數據表明,PD小鼠紋狀體中CB1R mRNA水平下降62%,與蛋白檢測結果一致。運動組小鼠不僅紋狀體CB1R轉錄水平恢復,還伴隨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表達上調1.8倍,暗示運動可能通過BDNF-CB1R協同作用促進神經可塑性。

這項研究首次闡明運動改善PD癥狀的分子開關——CB1R依賴的皮質-紋狀體通路重塑機制。在病理狀態下,DMS區域CB1R下調導致運動學習環路功能障礙;而運動訓練通過雙向調控CB1R表達(提升DMS區、增強SNr區),重建神經環路的平衡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SNr區CB1R的"補償性上調"現象為解釋運動誘導的神經保護作用提供了新視角。該發現不僅深化了對eCBs系統在運動療法中作用的認識,更為開發靶向CB1R的PD康復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未來或可通過優化運動參數實現更精準的神經調控。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