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腦損傷后分子病理變化的時空圖譜:RNA-Seq 揭示關鍵機制與潛在靶點

《Experimental Neurology》:Atlas of temporal molecular 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ased on RNA-Seq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9日 來源:Experimental Neurology 4.6

編輯推薦:

  創傷性腦損傷(TBI)危害大且治療困難。研究人員通過 RNA-seq 和 WGCNA 等技術,分析 TBI 后小鼠腦組織分子病理變化。發現炎癥、神經元恢復、髓鞘再生等進程的變化規律,為 TBI 治療提供新方向。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這個隱匿在生活暗處的健康殺手,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生活質量。每年,全球有 5000 萬到 6000 萬例 TBI 發生,僅美國在 2014 年就有 253 萬人因 TBI 緊急就醫。TBI 不僅在急性期奪命,還會在后續漫長的日子里,讓患者飽受運動、情感障礙之苦,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問題頻發,甚至大大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給家庭和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
當前,TBI 的治療面臨著重重困境。原發性損傷往往瞬間發生且難以逆轉,治療主要聚焦于減輕繼發性損傷、促進神經修復與再生。然而,TBI 后的病理生理過程極為復雜,炎癥反應、細胞死亡、血腦屏障破壞、白質變性等繼發性損傷機制與軸突再生、突觸重塑等內源性修復機制相互交織,且隨時間動態變化。但目前,對這些關鍵病理生理變化的時間進程,仍缺乏系統研究。為了打破這一困境,中國 - 日本友好醫院的研究人員踏上了探索之旅。他們開展了一項深入研究,旨在揭示 TBI 后分子病理變化的奧秘。研究成果發表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雜志上,為 TBI 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員主要運用了以下關鍵技術方法:首先,構建 TBI 小鼠模型,將 C57BL/6 雄性小鼠分為 11 組,包括假手術組和不同時間點的損傷組。接著,對小鼠腦組織進行 RNA 提取和測序,獲取基因表達數據。隨后,利用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構建基因共表達網絡,識別關鍵模塊。還借助 STRING 數據庫和 Cytoscape 軟件篩選樞紐基因,并運用 Mfuzz 方法進行驗證。此外,通過單細胞 RNA 測序、定量實時聚合酶鏈反應(RT-qPCR)、蛋白質免疫印跡(Western blot,WB)、免疫熒光(Immunofluorescence,IF)等技術對相關基因進行驗證分析。

下面來看看具體的研究結果:

  • WGCNA 分析確定關鍵模塊的時間模式:通過 RNA 測序對 11 個時間點的 33 個樣本分析,經 WGCNA 聚類得到 14 個基因模塊。其中藍色、綠黃色、綠色、藍綠色和黃色模塊表達隨時間呈現不同規律變化。如藍色模塊表達逐漸下降,藍綠色模塊先升后降,黃色模塊持續上升。
  • 關鍵模塊的功能富集分析:對上述五個關鍵模塊進行功能富集分析,發現藍色模塊與突觸形成相關,綠黃色模塊參與炎癥和免疫調節,綠色模塊涉及白細胞遷移和免疫反應,藍綠色模塊與細胞增殖和免疫調節有關,黃色模塊主要參與神經膠質生成和髓鞘形成。Nissl 染色和免疫熒光結果也證實了相關結論,如 Nissl 染色顯示損傷早期尼氏體數量減少,3 - 7 天后逐漸增加;GFAP 免疫熒光染色表明 7 天后星形膠質細胞活化增強。此外,將綠黃色、綠色和藍綠色模塊定義為神經炎癥相關模塊(NIRMs),Iba1 染色顯示 3 - 7 天小膠質細胞大量浸潤,反映炎癥激活和繼發性損傷過程。
  • Mfuzz 分析基因表達和功能動態變化:Mfuzz 分析將基因分為 10 個簇,其中 2、4、6、9、10 簇變化明顯。功能富集分析發現,6 簇與神經膠質生成等相關,4 和 10 簇與突觸功能和認知有關,2 和 9 簇參與免疫反應和細胞增殖調節。同時,差異表達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表明,不同時間點細胞遷移、炎癥、白細胞增殖、神經元突觸可塑性、神經膠質生成等功能通路分別被激活或抑制。
  • 確定關鍵模塊的樞紐基因:利用 STRING 數據庫和 Cytoscape 軟件確定各模塊樞紐基因。如藍色模塊的 Dlg4、Grin1 等與突觸功能有關;綠黃色模塊的 Jun、Fos 等參與炎癥反應;綠色模塊的 Icam1、Il1β 等在免疫細胞遷移和炎癥中起作用;藍綠色模塊的 Casp3、Tlr4 等與細胞凋亡和免疫反應相關;黃色模塊的 Mog、Plp1 等與神經膠質細胞再生和髓鞘形成有關。RT-qPCR 驗證結果與模塊時間表達模式相符。
  • 單細胞測序數據集驗證:利用單細胞 RNA 測序數據驗證樞紐基因表達。將細胞分為 9 個譜系,發現不同細胞類型中樞紐基因表達存在差異。如 Dlg4、Grin1 在神經元中表達較高,Jun、Fos 等在小膠質細胞中表達為主,Mog、Plp1 在少突膠質細胞中高表達。且 7 天 TBI 組與假手術組相比,部分基因表達有差異,進一步證實 WGCNA 分析結果。
  • TBI 后焦亡基因的表達:焦亡是一種炎性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研究發現綠黃色、綠色和藍綠色模塊與焦亡相關基因集有交集。綠色和藍綠色模塊包含焦亡關鍵基因,綠黃色模塊含有炎癥因子。RT-qPCR 和 WB 分析表明,非經典焦亡途徑可能比經典途徑更早激活,Casp11 表達先于 Casp1。

在研究結論和討論部分,研究人員通過 RNA 測序結合 WGCNA 分析,揭示了 TBI 后小鼠大腦轉錄組的時間變化。發現炎癥在 6 - 3 天達到高峰,神經元恢復過程在 7 天尚未開始,而髓鞘再生和膠質形成在 7 天高度活躍。這一研究成果意義重大,WGCNA 分析為研究疾病進展過程中轉錄組變化的時間動態提供了有效方法,讓人們對 TBI 后的病理生理過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未來開發針對 TBI 不同階段的精準治療策略奠定了基礎,有望改善 TBI 患者的預后,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