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Immune-related biomarkers in the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聚焦視神經脊髓炎譜系障礙(NMOSD),探討其免疫相關生物標志物、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法。文中指出 AQP4-IgG、MOG-IgG 是重要生物標志物,還研究了細胞因子等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治療手段,為相關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引言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障礙(NMOSD)是一種累及中樞神經系統(CNS)的自身免疫性炎性脫髓鞘疾病,主要特征為復發性神經炎癥、雙側視神經炎和橫貫性脊髓炎。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認為 NMOSD 是一種不影響大腦的多發性硬化癥(MS)。后來發現,多數 NMOSD 患者血液中可檢測到針對水通道蛋白 4(AQP4)的抗體,而 MS 患者則沒有,這才確認 NMOSD 是一種獨立疾病,具有慢性、復發的病程。
在 NMOSD 患者中,AQP4-IgG 自身抗體的陽性率超 80%。部分有 NMOSD 癥狀的患者還能檢測出抗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MOG)抗體,由此可診斷為 MOG 抗體相關疾。∕OGAD)。雖然 NMOSD 和 MOGAD 在臨床和影像學表現上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在病因、臨床特征、治療反應和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此外,準確區分 NMOSD 和 MS 很重要,因為針對 MS 的治療可能會加重 NMOSD 病情,而目前 AQP4-Ab 和 MOG-Ab 是 NMOSD 重要的生物標志物,但仍有 20%-30% 的 NMOSD 患者檢測不到這些抗體,給疾病鑒別帶來困難。本文旨在探討 NMOSD 免疫生物標志物的現狀、臨床意義,并為未來生物標志物的發現、驗證和應用提供分析框架。
NMOSD 免疫發病機制
NMOSD 的免疫病理與 MS 不同。雖然 AQP4-IgG 可能具有潛在危害,但免疫反應的具體觸發事件仍不清楚。2016 年的研究證實了 Th17 細胞在維持針對 AQP4 的自身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同時 Th1 細胞也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發現,AQP4 細胞外區域的 4 個 T 細胞表位在其中有重要意義 ,不過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
MS 和其他抗體介導的脫髓鞘疾病的發病機制不同,這引發了人們對這些疾病中細胞因子活性模式差異的研究。目前正在探究細胞因子能否作為區分這些疾病的有效工具。其中,白細胞介素 - 6(IL-6)的研究意義重大,相關隨機臨床試驗取得了積極成果,表明其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與免疫反應調節、炎癥發生等過程密切相關,但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
NMOSD 的免疫治療
對于 NMOSD 患者,首選治療方案是針對體液免疫機制的選擇性或非選擇性免疫抑制療法。推薦使用口服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可聯合或不聯合低劑量潑尼松龍進行治療。利妥昔單抗(RTX)治療也能降低疾病發作頻率,改善患者殘疾狀況。在 NMO 急性發作期,血漿置換也有一定治療作用,不過關于各種治療方法的具體療效和適用情況,還需要更多臨床研究來確定。
結論
近期多項免疫學研究表明,免疫分子在 NMOSD 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 NMOSD 患者體內,許多指標出現失調,其中 Th17 和 Th2 相關的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在炎癥過程中可能起關鍵作用。NMOSD 是一種由 B 細胞和 T 細胞介導的免疫疾病,IL-6 通過促進 B 細胞抗體合成,在免疫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還需進一步研究免疫相關生物標志物,完善診斷和治療手段,以改善 NMOSD 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