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Rare Cancers》:Mirdametinib approval for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with inoperable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the journey of MEK inhibitors
編輯推薦:
本文聚焦 1 型神經纖維瘤。∟F-1)伴有無法手術切除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治療。介紹了 NF-1 的發病機制,重點闡述 MEK 抑制劑如 mirdametinib、selumetinib 的治療進展,其在縮小腫瘤體積等方面有顯著效果,為 NF-1 治療帶來新方向。
1 型神經纖維瘤。∟F-1)概述
1 型神經纖維瘤。∟F-1)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復雜疾病,由 NF1 基因突變引起。該基因位于染色體 17q11,常見的突變類型為移碼突變和錯義突變 。NF-1 的癥狀多樣,這取決于突變特征、發病年齡、性別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癥等因素。其發病率約為每 2500 個新生兒中有 1 例,常累及肌肉骨骼系統、皮膚和神經系統,出現咖啡斑、Lisch 結節、皮膚神經纖維瘤、脊柱側凸和先天性肌肉骨骼異常等癥狀。
叢狀神經纖維瘤是一種罕見的周圍神經鞘腫瘤,大約 5 - 15% 的 NF-1 患者會出現該腫瘤 。它可發生在身體的多個部位,涉及多個神經束,并且在懷孕或青春期等激素變化時期可能會進一步擴散。約 30 - 50% 的 NF-1 病例中,叢狀神經纖維瘤是由新的突變引發的。
NF-1 的發病機制
NF1 基因負責產生神經纖維蛋白,這種蛋白通過加速活性 Ras - GTP 水解為無活性的 Ras - GDP,從而對 RAS 通路起到負調節作用。當神經纖維蛋白缺失時,RAS /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被激活,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存活,進而形成腫瘤。
在叢狀神經纖維瘤的發展過程中,首先是遺傳的種系突變,隨后施萬細胞前體中剩余的野生型 NF1 等位基因發生體細胞缺失,最終導致雙等位基因完全失活。此外,細胞與基質的相互作用也會促進腫瘤細胞沿著神經叢的形成。因此,這類腫瘤的發生機制既包括使 RAS 信號過度激活的內在基因改變,也包括來自失調的基質環境的外在影響。這些內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不僅驅動了腫瘤的形成,還可能引發惡性周圍神經鞘腫瘤。
NF-1 的治療現狀
對于 NF-1 患者叢狀神經纖維瘤的手術治療,需要綜合評估腫瘤的病理、位置、影像學特征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一般僅適用于高風險和有癥狀的叢狀神經纖維瘤。例如,當患者出現神經系統損傷,如脊髓受壓時,強烈建議進行手術;而在其他情況下,手術與否往往取決于患者和醫生的共同選擇。然而,對于手術風險高或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手術治療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此前針對 NF-1 患者開展的多項 I/II 期臨床試驗,雖然針對不同的細胞因子和信號通路進行干預,但在無進展生存期和部分緩解等替代終點方面效果有限,大多無法滿足臨床使用的期望。
MEK 抑制劑的治療進展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劑是一類新型藥物,它能夠靶向 MAPK 酶,抑制 MAPK / 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ERK)通路。在治療伴有叢狀神經纖維瘤的 NF-1 方面,MEK 抑制劑展現出了顯著的效果。
2020 年 4 月 10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 selumetinib 用于治療 2 歲及以上患有癥狀性、無法手術切除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 NF-1 兒科患者。這一批準是基于一項針對 50 名兒科患者的試驗結果,該試驗顯示總體緩解率達到 66% 。同時,試驗還表明 selumetinib 在改善叢狀神經纖維瘤相關癥狀和功能障礙方面具有臨床意義,并且患者報告的結果也支持這一點。在高藥物依從性的情況下,綜合安全性顯示在臨床反應和患者報告結果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獲益 - 風險平衡,selumetinib 成為 FDA 批準的首個用于減輕兒童叢狀神經纖維瘤腫瘤負擔、提高生活質量的非手術治療選擇。后續針對 NF-1 成年叢狀神經纖維瘤患者的研究,如一項針對青少年和成年人進展性 / 癥狀性叢狀神經纖維瘤的 II 期開放標簽試驗,報告的部分緩解率為 42%,叢狀神經纖維瘤體積中位數減少了 28% 。但當時 MEK 抑制劑的批準使用范圍僅限于 2 歲及以上的 NF-1 兒科人群。
2025 年 2 月 11 日,FDA 批準 mirdametinib 用于治療 2 歲及以上患有癥狀性、無法手術切除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成年和兒科 NF-1 患者。該批準是基于 ReNeu 試驗,該試驗評估了 mirdametinib 在 58 名成人和 56 名 2 - 17 歲兒童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按照 3 周服藥、1 周停藥的方案口服 mirdametinib,共進行 24 個周期。試驗結果顯示,成人的客觀緩解率為 41%,兒童為 52%,成人和兒童的腫瘤體積中位數分別減少了 41% 和 42%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或護理人員報告的疼痛嚴重程度、疼痛干擾以及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都有顯著改善。
目前正在進行多項關于 MEK 抑制劑治療 NF-1 的臨床試驗,涉及不同的 MEK 抑制劑(如 mirdametinib、selumetinib、trametinib、binimetinib 等),以及不同的聯合治療方案和研究人群(包括成人、兒童,伴有不同類型腫瘤的 NF-1 患者等)。這些試驗旨在進一步探索 MEK 抑制劑的最佳使用方法和療效。
mirdametinib 的特點
mirdametinib 目前有 1mg 用于口服混懸液的片劑以及 1mg 和 2mg 的膠囊劑型。推薦劑量為 2mg/m2,每天兩次,采用 3 周服藥、1 周停藥的給藥方案,且服藥時可與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它主要通過 UDP - 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和羧酸酯酶進行葡萄糖醛酸化和氧化代謝。
與 selumetinib 相比,雖然在治療無法手術切除的 NF-1 相關叢狀神經纖維瘤的兒科患者中,mirdametinib 的療效可能存在爭議,但它在兒童和無法吞咽的患者中具有潛在的優勢,因為其口服混懸液片劑可分散在水中后口服。此外,mirdametinib 是目前唯一獲批用于治療成人 NF-1 相關叢狀神經纖維瘤的藥物。
不過,使用 mirdametinib 治療也存在一些問題。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包括皮疹、胃腸道不適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雖然目前研究中嚴重不良事件較為罕見,但建議監測眼部毒性(如視網膜靜脈阻塞和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的變化。在 ReNeu 試驗中,還發現 mirdametinib 的使用與 III/IV 級實驗室異常(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有關。
總結與展望
mirdametinib 的獲批是 NF-1 和無法手術切除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作為一種有效的、選擇性的 MEK 抑制劑,mirdametinib 展現出了靶向 RAS/MAPK 通路治療 NF1 相關腫瘤的潛力。MEK 抑制劑(如 selumetinib 和 mirdametinib)的出現,標志著 NF-1 治療向分子靶向治療的范式轉變。
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來確定哪種 MEK 抑制劑是最優選擇,深入研究其長期安全性,優化治療策略,并探索潛在的聯合治療方案,以提高進展性叢狀神經纖維瘤 NF-1 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