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Acute lorazepam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moral attitudes or judgments
編輯推薦:
為探究 GABA 能調節對道德認知的影響,研究人員開展了勞拉西泮(lorazepam)對道德判斷和態度影響的雙盲、交叉、安慰劑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急性服用勞拉西泮總體不顯著影響道德判斷,但會依基線水平改變道德敏感性。這為研究神經調節藥物與道德認知的關系提供了依據。
在神經精神科學的探索之旅中,道德決策的神經心理基礎一直是備受矚目的研究領域。過往研究發現,情緒,尤其是焦慮等負面情緒,以及神經質等人格特質,會顯著影響道德決策。像人們在考慮傷害他人時產生的本能抗拒,背后就有負面情緒和焦慮在 “作祟” 。而且,道德決策與風險決策機制相似,功利主義判斷因難以預測心理負擔,更像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同時,不少神經遞質和神經肽也參與到道德決策中,比如催產素、加壓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它們通過調節情緒來影響道德認知和決策。
然而,這些研究大多存在局限性。以往研究多依賴問卷等自我報告式測量方法來探究道德態度,這種方式容易受到社會期望偏差的影響,參與者可能會有意改變或掩蓋真實想法。為了突破這些困境,來自臺北醫學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攜手開展了一項重要研究,其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人員采用了雙盲、交叉、安慰劑對照的實驗設計。招募了 81 名年齡在 21 - 31 歲的健康志愿者(40 名男性),這些志愿者均為漢族且右利手。他們通過嚴格篩選,排除了患有重大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頭部受傷史以及酒精或藥物濫用依賴的人員。
在實驗過程中,參與者會在不同時間分別服用單劑量 0.5mg 的勞拉西泮(一種高效苯二氮?類藥物,常用于緩解焦慮癥狀,能增強大腦中抑制神經活動的 GABA 活性)和安慰劑(維生素 C),兩次服藥間隔至少兩周。服藥約 2 小時后,參與者要完成一系列任務,包括使用正義敏感性量表(Justice Sensitivity Inventory,JSI)評估自我導向和他人導向的正義敏感性及道德態度 ;進行道德內隱聯想測驗(moralit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mIAT),通過分析參與者對不同概念配對的反應速度和準確性,來探究其無意識的道德態度;對道德情境進行主觀評價,觀看一些描繪社會互動的動畫場景,并在量表上對場景中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分。
內隱道德態度(mIAT)結果:研究發現,在安慰劑和勞拉西泮條件下,mIAT 的 D 分數(衡量內隱道德態度的指標,D 分數越高,內隱道德態度越強)雖有差異,但急性勞拉西泮給藥并未顯著影響總體 D 分數。不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基線 D 分數能顯著預測勞拉西泮誘導的內隱道德態度變化(△D ),而性別和給藥順序對其無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基線 D 分數較高的參與者,服用勞拉西泮后 D 分數下降更明顯。
正義敏感性(JSI)結果:對于自我導向的 JSI,勞拉西泮給藥未顯著影響總體分數,但基線 JSI - self 能顯著預測勞拉西泮誘導的變化(△SI - self)。對于他人導向的 JSI,勞拉西泮給藥有降低總體分數的趨勢,且基線 JSI - other 能顯著預測其變化(△JSI - other) 。這表明,基線 JSI 分數較高的參與者,服用勞拉西泮后正義敏感性下降更顯著。
主觀道德評價:對傷害、中性和幫助場景的主觀道德評價顯示,傷害場景被評為更應受責備,幫助場景被評為更值得贊揚,且這種評價不受藥物和性別的顯著影響。
綜合來看,該研究表明急性勞拉西泮給藥總體上不會顯著影響道德判斷,但會根據基線水平改變道德敏感性。這一發現支持了 GABA 能調節參與道德認知的觀點,盡管沒有明顯的行為后果。不過,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明確測量可能受參與者主觀因素影響,mIAT 的重測信度較低等。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改進方法,納入更多生理指標,如 EEG 或 fMRI,來深入探究勞拉西泮對道德認知的影響機制。
這項研究為神經調節藥物與道德認知之間的關系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藥物如何影響倫理決策和社會行為,在神經精神科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為后續研究指明了方向,推動該領域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