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TDP-43 磷酸化的分子機制及后果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TDP-43 phosphorylation in neurodegeneration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9日 來源: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15.1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聚焦于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TDP-43 磷酸化。它探討了 TDP-43 磷酸化的調節因子,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包括對 TDP-43 病理(如錯誤定位、相分離、聚集和神經毒性)的影響。研究對理解相關疾病機制和開發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

  

TDP-43 概述


TDP-43 是由人類 TARDBP 基因編碼的一種至關重要的 RNA 和 DNA 結合蛋白,在基因表達和 RNA 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參與轉錄、翻譯、RNA 剪接以及維持 mRNA 穩定性等。它能與超過 4000 種 mRNA 轉錄本相互作用,并且通過負反饋回路來調節自身的表達水平。

從結構上看,TDP-43 由 414 個氨基酸組成,包含一個核定位信號(NLS)、兩個 RNA 識別基序(RRM1、RRM2)以及一個內在無序的 C 末端結構域(CTD) 。其中,C 末端結構域由于其結構的靈活性,具有較高的聚集傾向,并且是許多散發性和家族性肌萎縮側索硬化(ALS)/ 額顳葉癡呆伴 TDP-43 病理(FTLD-TDP)相關突變的發生位點。

在細胞內,TDP-43 主要定位于細胞核,但也可以在細胞質和細胞核之間穿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TDP-43 主要在細胞核中發揮作用;然而,在細胞受到應激時,它會轉移到細胞質中,參與應激顆粒的組裝。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TDP-43 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在 ALS、FTD 以及邊緣葉為主的年齡相關性 TDP-43 腦。↙ATE)等疾病中,TDP-43 會發生細胞質錯誤定位和聚集的現象。并且,TDP-43 陽性聚集體還在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頓病等疾病中被發現。其病理過程表現為細胞質中 TDP-43 聚集體的逐漸積累,這一過程可能與液相分離(LLPS)有關。當 LLPS 動態平衡被打破時,TDP-43 液滴會逐漸轉變為凝膠狀,最終形成聚集體,這些聚集體是 TDP-43 病理的重要標志。

TDP-43 磷酸化研究技術


為了深入探究 TDP-43 磷酸化在疾病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實驗技術和模型。

激酶和磷酸酶的操縱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過過表達、敲低或敲除相關激酶或磷酸酶,以及使用藥物抑制其活性,來觀察對 TDP-43 磷酸化的影響。不過,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激酶和磷酸酶往往具有多個底物,操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脫靶效應,難以準確判斷觀察到的病理變化是由 TDP-43 磷酸化引起的,還是其他激酶靶通路的次級效應導致的。

磷模擬技術則是通過將特定氨基酸替換為磷模擬殘基(如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或磷消除殘基(如丙氨酸),來研究特定殘基磷酸化的影響。這種方法能夠精確控制磷酸化位點,避免激酶過表達帶來的脫靶問題,但也存在爭議,因為模擬殘基的電荷和空間位阻與真正的磷酸化存在差異,可能無法完全準確地反映磷酸化的真實情況。

體外激酶和磷酸酶測定為研究磷酸化 TDP-43 的動態變化及其與激酶和磷酸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然而,體外實驗環境較為人工化,缺乏細胞內的復雜調控因素,實驗結果可能與體內情況存在差異。

此外,細胞應激誘導實驗發現,某些細胞應激條件,如 RNA 結合受損、氧化應激和熱休克等,能夠觸發 TDP-43 磷酸化和不溶性 TDP-43 的積累。生物信息學方法可用于預測 TDP-43 磷酸化對其結構和相互作用的影響,但由于大多數病理 TDP-43 磷酸化位點位于內在無序區域(IDR),結構預測的可靠性較低。

TDP-43 磷酸化的調節因子


TDP-43 的磷酸化受到激酶和磷酸酶的精確調控。目前已報道至少 9 種激酶能夠磷酸化 TDP-43 ,其中包括 c-Abl、細胞分裂周期 7 相關蛋白激酶(CDC7)、酪蛋白激酶 1(CK1)、酪蛋白激酶 2(CK2)、核因子 κB 抑制蛋白激酶亞基 β(IKKβ)、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4(p38α/MAPK14)、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 1(MEK1)以及微管相關蛋白 tau 激酶 1 和 2(TTBK1/TTBK2)等。這些激酶參與了眾多關鍵的信號通路,如晝夜節律、Wnt、ERK、NF-κB、p38、微管動力學和細胞周期等。當這些通路發生失調時,可能會導致激酶的過表達,進而引發 TDP-43 的異常磷酸化。

同時,蛋白磷酸酶 1(PP1)、蛋白磷酸酶 2A(PP2A)和蛋白磷酸酶 2B(PP2B,也稱為鈣調神經磷酸酶)被確定為 TDP-43 的磷酸酶。不過,目前關于這些磷酸酶在 TDP-43 病理過程中作用的研究相對較少。

TDP-43 磷酸化在疾病中的作用


在 TDP-43 磷酸化與疾病進程的時間關系方面,現有研究表明,TDP-43 磷酸化可能并非疾病起始階段的事件,而是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持續的病理過程所觸發。例如,在一些實驗模型中,觀察到 TDP-43 在聚集或應激顆粒招募后才發生磷酸化。但由于磷酸化特異性抗體的敏感性問題,目前對于 TDP-43 磷酸化在疾病進程中的具體時間點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在亞細胞定位方面,TDP-43 磷酸化與錯誤定位密切相關。一些研究發現,過表達某些 TDP-43 激酶會導致 TDP-43 錯誤定位到細胞質中,而抑制這些激酶則能夠減少錯誤定位現象。磷模擬實驗表明,特定位點的磷酸化可能會影響 TDP-43 與核轉運蛋白的相互作用,進而阻礙其進入細胞核。不過,不同研究在 TDP-43 磷酸化對其定位影響上的結果并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實驗模型和技術的差異有關。

關于 TDP-43 磷酸化對 LLPS 和聚集的影響,研究結果存在矛盾。部分研究顯示,TDP-43 磷酸化能夠促進 LLPS 和聚集,例如,某些激酶過表達誘導的 TDP-43 磷酸化與聚集相關;而另一些研究則表明,磷酸化可以減少聚集,如某些位點的磷模擬突變體顯示出較低的聚集傾向和較高的溶解性。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實驗條件、模型以及 TDP-43 磷酸化位點的多樣性所導致的。

在神經毒性方面,TDP-43 磷酸化似乎在神經元毒性中發揮著作用,但具體影響因激酶和實驗模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些研究發現,抑制某些激酶(如 TTBK1、CK1 等)能夠減輕 TDP-43 介導的神經毒性,改善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而另一些研究則顯示,某些激酶的過表達會增強神經毒性。

結論與展望


目前關于 TDP-43 磷酸化的研究存在諸多爭議。盡管 TDP-43 磷酸化在 ALS 和 FTLD-TDP 組織中普遍存在,但其對疾病進展的影響尚無定論,既可能促進疾病發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 TDP-43 磷酸化的機制和作用,未來需要開發更為精確的研究技術。例如,研發更多經過充分驗證的 TDP-43 磷酸化特異性抗體,尤其是針對如 S92 等關鍵位點的抗體,這將有助于明確病理 TDP-43 磷酸化的作用,同時也可能揭示其在基礎條件下的潛在功能。此外,TDP-43 磷酸化特異性納米抗體的開發為實時監測活細胞中的磷酸化過程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研究方向上,進一步探究 TDP-43 磷酸化與其他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影響,識別磷酸化 TDP-43 的蛋白質組,以及確定 TDP-43 激酶的完整集合、它們的調節機制和靶向位點等,對于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開發有效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