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oho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ytokine and inflammatory profiles between young adult low-risk and at-risk drinkers
編輯推薦:
為探究年輕成年低風險和高風險飲酒者血漿中促炎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及腸道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和連蛋白(zonulin)水平差異,研究人員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存在性別差異,且高風險飲酒與腸道屏障功能相關蛋白改變有關,為相關疾病研究提供參考。
在青春洋溢的年輕人群體中,飲酒現象較為普遍。其中,部分年輕人的飲酒量超過每日和每周推薦水平,屬于高風險飲酒。這種高風險飲酒行為可增加短期和長期健康問題的發生風險,如肝臟疾病、胰腺炎和胃腸道菌群失調等。許多促炎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炎癥通路在有害和慢性酒精使用時被激活,參與酒精誘導的器官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過程。然而,此前關于炎癥和免疫介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慢性長期飲酒史或酒精使用障礙(AUD,一種盡管存在不良社會或健康后果,但仍無法控制飲酒的醫學狀況)的個體,以及動物狂飲模型上。對于 18 - 30 歲年輕成年高風險飲酒者體內這些因子的情況,人們知之甚少。為了填補這一知識空白,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探索性研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Alcohol》雜志上,其對于了解年輕成年高風險飲酒者的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關鍵技術方法。首先,從兩個美國中西部大學校園招募年輕成年(18 - 30 歲)男性和女性低風險和高風險飲酒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詢問飲酒情況、收集病史問卷等方式進行初步篩選,利用磷脂酰乙醇(PEth)水平和酒精使用障礙識別測試(AUDIT)分數對飲酒狀態進行分類。其次,采集全血樣本,經離心獲取血漿,采用 Bio - Plex Pro Human Cytokine Screening Panel 檢測細胞因子水平,使用商業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 iFABP 和 zonulin 的蛋白水平。最后,運用獨立 t 檢驗和非參數檢驗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 參與者特征:共納入 74 名參與者,飲酒組間年齡無顯著差異,但高風險飲酒者的 PEth 和 AUDIT 分數顯著高于低風險飲酒者。
- 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分析:發現性別差異,女性高風險飲酒者的粒細胞 -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 - CSF)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BB(PDGF - BB)水平顯著低于低風險飲酒者;男性高風險飲酒者的干擾素 - γ(IFN - γ)水平比低風險飲酒者高 33% 。
- iFABP 和 zonulin 水平分析: “所有” 高風險飲酒者的 iFABP 水平比低風險飲酒者高約 139%,女性高風險飲酒者的 iFABP 水平比低風險飲酒者高 171% ,男性組間無差異; “所有” 高風險飲酒者的 zonulin 水平比低風險飲酒者低 8%,女性高風險飲酒者的 zonulin 水平比低風險飲酒者低 7%,男性組間無差異。
- 相關性分析:iFABP 值在總樣本和女性組中與酒精攝入量的兩種測量指標(AUDIT 和 PEth)呈中度相關;總樣本中 IFN - γ 水平與 AUDIT 分數呈低但顯著的相關性。
研究結論和討論部分指出,該研究首次在社區招募的年輕成年低風險和高風險飲酒者中,廣泛檢測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以及與腸道屏障功能相關的蛋白質。研究發現,GM - CSF、PDGF - BB、IFN - γ 水平以及 iFABP 和 zonulin 存在性別差異。iFABP 水平升高可能反映腸道上皮細胞損傷,而 zonulin 水平降低的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這些發現表明,年輕成年人的高風險飲酒與特定細胞因子和參與腸道屏障功能的蛋白質改變有關,提示 “腸 - 肝” 關系在酒精相關疾病發病機制中的重要性,為后續研究年輕成年高風險飲酒者的健康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據,有助于進一步理解酒精對年輕人體健康的影響,為預防和干預酒精相關疾病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