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 fallypride PET 成像揭示早期帕金森病 LRRK2-R1441C 大鼠模型背側紋狀體多巴胺 D2 受體上調的意義

《Scientific Reports》:Dopamine D2 receptor upregulation in dorsal striatum in the LRRK2-R1441C rat model of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revealed by in vivo PET imaging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編輯推薦:

  帕金森。≒D)發病機制不明,阻礙神經保護療法發展。研究人員用 [18F] FDOPA 和 [18F] fallypride 對 LRRK2 突變大鼠進行 PET 成像研究。結果顯示 LRRK2-R1441C 大鼠背側紋狀體 D2 受體上調,該成果有助于評估 PD 治療效果。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如同潛伏在人體中的 “隱形殺手”,悄無聲息地破壞著人們的健康。PD 主要特征是黑質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逐漸出現功能障礙、退化直至死亡,這些神經元與背側紋狀體相連,其受損會導致紋狀體多巴胺缺乏,進而引發一系列運動問題。而且,PD 還是一種多系統疾病,它的行為、認知和自主神經等方面的癥狀,可能在運動癥狀出現前幾十年就已存在。當患者出現明顯的運動癥狀,被確診為 PD 時,往往已經有 60 - 80% 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目前,PD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晰,這就像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橫亙在神經保護療法發展的道路上,嚴重阻礙了相關治療手段的研發。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牛津大學帕金森病中心(Oxford Parkinson’s Disease Centre,OPDC)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意義重大的研究。他們運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成像技術,結合兩種關鍵示蹤劑 [18F] 氟多巴([18F] FDOPA)和多巴胺 D2/3 受體配體 [18F] 氟阿吡啶([18F] fallypride),對攜帶人類致病性 LRRK2 R1441C 或 G2019S 突變的老年轉基因大鼠進行研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為帕金森病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員在開展這項研究時,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關鍵技術方法:首先是動物模型構建,使用了 LRRK2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轉基因大鼠,這些大鼠在 Sprague - Dawley 背景下培育,包括非轉基因大鼠(nTG)、LRRK2 - G2019S 和 LRRK2 - R1441C 突變體大鼠。其次是 PET 成像技術,利用 Mediso 122S nanoScan PET/CT 掃描儀,對大鼠進行 [18F] FDOPA 和 [18F] fallypride 成像掃描。最后是免疫標記技術,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 D2 受體的表達水平,使用特定的抗體和染色步驟,在顯微鏡下觀察并量化 D2 受體密度。

下面來詳細看看研究結果:

  • 多巴胺合成能力在不同基因型中保持穩定:研究人員通過 [18F] FDOPA PET 成像來檢測多巴胺合成能力。在紋狀體中檢測到了特異性的 [18F] FDOPA 攝取,并且左右紋狀體之間的攝取沒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發現,LRRK2 - G2019S 和 LRRK2 - R1441C 突變體大鼠與 nTG 大鼠相比,在 [18F] FDOPA 攝取上也沒有明顯缺陷,這表明在這些早期 PD 大鼠模型中,多巴胺合成能力得以保留。
  • 老年 LRRK2 - R1441C 大鼠背側紋狀體 D2/D3 受體結合上調:利用 [18F] fallypride 進行 PET 成像,結果顯示紋狀體的對比噪聲比(CNR)良好,能夠清晰區分大鼠紋狀體與背景。研究發現,不同基因型大鼠的全紋狀體 [18F] fallypride 結合水平存在差異,LRRK2 - R1441C 大鼠的結合水平顯著高于 nTG 和 LRRK2 - G2019S 組。進一步細分紋狀體區域后發現,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背側紋狀體,LRRK2 - R1441C 大鼠背側紋狀體的 [18F] fallypride 結合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而在腹側紋狀體中,不同基因型之間沒有差異。
  • LRRK2 - R1441C 大鼠背側紋狀體 D2 受體免疫反應性升高:由于 [18F] fallypride 結合 D2 和 D3 受體,且紋狀體中 D3 受體水平相對較低,研究人員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 D2 受體表達。結果顯示,LRRK2 - R1441C 大鼠背側紋狀體的 D2 受體密度顯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和區域,這與 [18F] fallypride PET 成像結果相呼應,表明 [18F] fallypride 結合的增加確實對應著 D2 受體水平的上調。

在討論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研究首次證實了 [18F] fallypride 成像能夠檢測到 LRRK2 - R1441C 轉基因大鼠背側紋狀體中多巴胺受體結合的上調,且這種上調與免疫標記檢測到的 D2 受體密度增加一致。此前在該模型中已發現多巴胺釋放和多巴胺神經元生理學的失調,研究人員推測,突觸后神經元相對多巴胺耗竭是導致 D2 受體密度上調的原因,這與其他帕金森病模型和早期人類 PD 的觀察結果相似。LRRK2 BAC 轉基因大鼠模型雖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相對較小,體內 PET 成像和體外組織學分析在不同動物隊列中進行,無法直接在同一動物中關聯成像和組織學結果,以及異氟烷麻醉可能影響示蹤劑結合等,但它仍具有重要意義。該模型表現出年齡依賴性和 L - DOPA 反應性運動功能障礙,在沒有明顯細胞死亡的情況下,L - DOPA 可挽救的 PD 表型提示軸突(突觸)功能障礙先于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明顯退化,而本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在沒有明顯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的情況下,突觸適應還包括背側紋狀體中多巴胺受體密度的上調,且這種變化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的 PET 成像檢測到。這一發現為早期帕金森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評估新的候選療法的療效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非侵入性方法,有望在未來帕金森病的治療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疾病機制,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