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綜述:揭示COVID-19后遺癥復雜且出乎意料的病理生理學:一篇敘述性綜述
《Discover Viruses》:Unravelling the complex and unexpected physiopathology of the post COVID-19 condition: a narrative review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來源:Discover Viruses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深入探討了COVID-19后遺癥(PCC)的多系統病理機制,重點分析了SARS-CoV-2通過ACE2受體直接損傷、免疫失調(如肥大細胞活化MCAS)、內皮功能障礙及神經炎癥(如腦干微膠質細胞M1極化)等核心環節。作者強調PCC的異質性臨床表現與病毒持續存在、RAAS系統失衡和自主神經紊亂(ANS)密切相關,為靶向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隨著COVID-19病例數下降,PCC患者數量持續攀升。這種以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癥狀為主的綜合征常被誤診為心身疾病,其核心機制涉及免疫失調和肥大細胞(MC)異;罨。
PCC定義為感染后3個月內出現、持續≥2個月的癥狀群,常見于中重度COVID-19康復者。呼吸系統以呼吸困難(15-81%)為主,心血管系統則表現為心悸(25-50%)和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神經系統癥狀尤為突出,包括腦霧(19%)、頭痛(16-19%)及疲勞,而胃腸道癥狀(腹瀉7.2%)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
女性(X染色體TLR7高表達)、高齡、黑人/西班牙裔、低收入群體及急性期D-二聚體/IL-6升高者風險顯著。吸煙使風險增加40%,而疫苗接種具有保護作用。
直接損傷:SARS-CoV-2通過ACE2入侵肺、腦等組織,殘留的病毒蛋白(如刺突蛋白)持續激活TLR4通路。
免疫失調:
血管與神經侵襲:
ACE2/RAAS失衡:病毒結合ACE2后,血管緊張素II(Ang II)蓄積引發氧化應激和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目前以對癥管理為主,抗組胺藥(如酮替芬)在MCAS患者中顯示潛力。靶向ACE2/IL-6通路和迷走神經刺激可能是未來方向。
PCC是病毒直接損傷與宿主免疫-神經-內分泌網絡紊亂共同作用的結果,需開展多學科研究以開發精準療法。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