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腦影像元分析的強迫癥患者皮層厚度異常模式及其臨床意義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Cortical thickness alterna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來源: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2.4

編輯推薦:

  為解決強迫癥(OCD)患者皮層厚度(CTh)變異模式爭議,研究人員采用種子d映射(SDM)方法對9項研究(518例OCD vs 449例健康對照)進行坐標元分析(CBMA)。發現左側前扣帶回/旁扣帶回及右側島葉顯著變薄,左側舌回、額下回眶部等區域增厚,并揭示右側島葉厚度與年齡負相關。該研究為OCD神經病理機制提供了精準影像標記,對臨床診療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神經影像學研究揭示,強迫癥(OCD)患者大腦皮層正上演著一場精密的"厚度變形記"。通過表面形態測量(Surface-Based Morphometry, SBM)技術,科學家們采用種子d映射(Seed-based d Mapping, SDM)方法對9項獨立研究展開坐標元分析(Coordinate-Based Meta-Analysis, CBMA),涵蓋518名OCD患者與449名健康對照者。

大腦掃描結果顯示,OCD患者的神經"盔甲"出現明顯磨損——左側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和旁扣帶回(Paracingulate Gyri)如同被歲月侵蝕的浮雕,右側島葉(Insula)也呈現顯著變薄。有趣的是,左側大腦半球卻上演著"逆生長"戲碼:舌回(Lingual Gyrus)像發酵的面團般增厚,額下回眶部(Orbital Inferior Frontal Gyrus)和額上回背外側部(Dorso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也異常膨隆。更引人注目的是,元回歸分析顯示,隨著患者年齡增長,右側島葉皮層竟會像融化的冰蓋般逐漸變薄。

盡管受限于樣本量和數據完整性,這項研究仍為OCD的神經病理拼圖增添了關鍵碎片。這些精確到毫米級的皮層厚度變異圖譜,不僅揭示了疾病特異的神經標記物,更為開發靶向治療方案提供了"衛星導航"級別的定位參考。未來或可通過這些生物標記,實現從影像診斷到精準干預的跨越式突破。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