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Unlocking the Value of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spectives from Persons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Caregivers
編輯推薦:
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癡呆患病率上升。為探究癡呆患者及照護者對認知功能評估的看法,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多數人認可評估價值,其接受度受治療效用影響。這為癡呆康復評估提供依據,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發展。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癡呆的患病率正不斷攀升。預計到 2050 年,癡呆患者數量將從 2015 年的 4700 萬激增至 1.32 億。癡呆患者不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還伴有行為和心理癥狀(BPSD),這給照護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對于癡呆患者的康復而言,全面、以患者為中心的方法至關重要,其中認知功能、精神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評估是制定合適干預措施的關鍵。
然而,當前的康復臨床實踐中卻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醫療服務提供者往往更關注急性護理需求,忽視了康復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獨立性的潛力。另一方面,針對癡呆患者的精準評估常常缺失。雖然神經心理測試對癡呆的診斷和評估至關重要,但在實際臨床操作中,詳細的評估卻很少進行。部分原因是人們認為癡呆患者可能會抗拒評估,而且現有的評估方式可能沒有充分考慮患者和照護者的需求,這不僅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情感及經濟負擔,還使得我們對患者如何看待和體驗評估知之甚少。此外,雖然有不少研究關注照護者的視角,但對比癡呆患者和照護者對評估看法的研究卻極為匱乏。
為了填補這些研究空白,來自國外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旨在探索輕度認知障礙(MCI)/ 癡呆患者及其家庭照護者對臨床康復環境中神經心理評估的看法,以及這些看法如何影響評估在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中的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上。
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技術方法。他們在一家醫院的康復中心進行了為期 3 個月的橫斷面觀察研究。招募了 31 名 65 歲及以上的 MCI / 癡呆患者(其中 15 例阿爾茨海默病、15 例 MCI、1 例皮質基底節變性)和 49 名家庭照護者;颊咝璺咸囟ㄔ\斷標準,且排除存在嚴重語言障礙、認知嚴重受損(Mini -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 Japanese,MMSE - J 評分低于 20)和嚴重 BPSD 的個體。研究人員先對患者進行認知、精神狀態、日常生活能力等多方面的評估,之后讓患者和照護者填寫一份經專家咨詢和預試驗驗證的問卷。問卷包含多種題型,用于收集他們對評估的看法。最后運用χ2檢驗、Fisher 精確檢驗或 Kruskal - Wallis 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
- 評估負擔與重要性認知:多數 MCI / 癡呆患者(68%)和家庭照護者(55%)認為評估過程時間不長,不過仍有部分人覺得時間過長。約 25% 的患者在評估中發現自身局限時會感到沮喪,但絕大多數患者(94%)和照護者(83%)都認可評估對接受恰當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
- 患者評估態度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發現,患者對評估的積極態度主要源于其認為評估對治療和護理至關重要,而非其他因素。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傾向于強烈認同評估的重要性,且額葉功能(通過 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FAB 評分衡量)較低的患者認同程度相對較弱。
- 照護者評估態度的影響因素:多數照護者(76%)也認可評估對治療的重要性。他們的態度與評估時間、家人回答問題的情況相關。此外,照護者負擔量表(Zarit Burden Inventory,ZBI)和神經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得分較高的照護者,對評估的態度相對更消極。
- 患者與照護者的對比:對比患者和照護者發現,照護者在多個方面比患者更積極,如更相信家人在評估中盡力、更希望通過評估了解患者狀況以提供支持等。但在評估對闡明殘疾和情緒方面,兩者看法無顯著差異。
- 評估內容關注點:患者和照護者都認為認知功能是最重要的評估方面;颊吒鼡恼J知和身體評估以及對照護者的影響,照護者則更關注認知、心理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自身壓力。雙方都傾向于進行綜合、多維度的評估。
研究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表明,MCI / 癡呆患者和家庭照護者對康復環境中的評估接受度較高,評估結果對治療和護理的實用性是影響他們接受度的關鍵因素,而非患者的認知狀態。這一發現挑戰了以往認為評估會給患者帶來負擔的觀點。同時,研究還強調了綜合評估的重要性,評估內容應涵蓋認知功能、運動能力、日常生活技能和生活質量等多個方面,甚至應包括照護者的福祉和負擔評估。
從實踐角度看,醫療專業人員在評估前后應向患者和照護者詳細解釋評估的必要性,幫助他們理解當前狀況和未來前景。此外,采用多學科方法,為患者和照護者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減輕照護者負擔,提升對評估的認知。
然而,該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樣,且排除了嚴重 BPSD 患者,這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無法推廣到所有癡呆患者及其照護者。未來研究應納入更具多樣性的樣本和不同環境,以更全面地了解癡呆患者和照護者對評估的看法。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為癡呆康復中的神經心理評估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助于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策略發展,為改善癡呆患者及其照護者的生活質量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