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 Research in Neurobiology》:Regulation of perisomatic synapses from cholecystokinin basket interneurons through NrCAM and Ankyrin B
編輯推薦:
為探究皮質網絡中興奮性和抑制性(E/I)連接平衡的建立機制,研究人員開展了關于 NrCAM 和 Ankyrin B(AnkB)對 CCK 籃狀中間神經元(CCK-BCs)與錐體神經元(PNs)間突觸聯系調控的研究,發現二者促進相關突觸形成,這對理解神經發育機制意義重大。
在大腦這個神秘的 “宇宙” 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如同星系中的繁星交織,構建起復雜而精妙的網絡。其中,興奮性和抑制性(E/I)連接的平衡至關重要,一旦失衡,就可能引發如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等神經發育疾病。錐體神經元(PNs)作為大腦皮質的主要興奮性細胞,其放電活動受到多種因素的精細調控,尤其是來自膽囊收縮素(CCK)和小白蛋白(PV)表達的籃狀細胞(BCs)的 GABA 能輸入。然而,CCK-BCs 與 PNs 之間突觸聯系的建立機制卻如同隱藏在迷霧中的寶藏,一直未被完全揭示。
為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踏上了探索之旅。他們聚焦于神經元 - 神經膠質相關細胞黏附分子(NrCAM)和錨蛋白 B(Ankyrin B,AnkB),深入研究其在 CCK-BCs 與 PNs 突觸連接中的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Current Research in Neurobiology》上,為神經科學領域帶來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關鍵技術方法。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構建了多種基因編輯小鼠模型,如 NrCAM 基因敲除小鼠、Nex1Cre - ERT2:Ank2flox/flox:EGFP 條件性突變小鼠以及 Sncg-IRES-FlpO:tdT 報告基因小鼠。其次,運用免疫熒光染色技術,結合多種特異性抗體,對不同細胞和突觸相關蛋白進行標記。最后,借助共聚焦顯微鏡成像和圖像分析技術,對標記的樣本進行觀察和定量分析,從而獲取關鍵數據。
在研究結果方面:
- NrCAM 缺失影響 CCK-BC 與 PNs 的突觸聯系:通過對成年野生型(WT)和 NrCAM 基因敲除小鼠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的研究發現,免疫熒光染色顯示,NrCAM 基因敲除小鼠中,CCK-BC 突觸小泡谷氨酸轉運體 3(VGLUT3)或囊泡 GABA 轉運體(VGAT)標記的突觸 puncta 在 PNs 胞體上的數量顯著減少。同時,使用 N - 末端 EF - 手型鈣結合蛋白 - 1(NECAB1)標記 CCK-BC 胞體,發現 NrCAM 缺失并未導致 CCK-BCs 數量減少,這表明突觸 puncta 的減少并非源于細胞丟失。
- NrCAM 對 PV-BC 與 PNs 的突觸聯系無顯著影響: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 NrCAM 對 PV-BC 與 PNs 突觸聯系的影響。以突觸結合蛋白 - 2b(Syt2b)作為 PV-BC 終末的選擇性標記物,對 WT 和 NrCAM 基因敲除小鼠 mPFC 進行染色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二者的 Syt2b + 突觸 puncta 密度無顯著差異。此外,分析 CCK-BCs 與 PV-BCs 之間的聯系時發現,NrCAM 缺失對 VGLUT3 + puncta 在 PV-BC 胞體上的數量也無顯著影響。
- AnkB 參與 CCK-BC 對 PNs 胞體的靶向作用:利用 Nex1Cre - ERT2:Ank2flox/flox:EGFP 突變小鼠,研究人員發現,在 P10 - P13 使用他莫昔芬(TMX)誘導刪除 PNs 中的 Ank2 基因后,與 WT 小鼠相比,VGLUT3 標記的突觸 puncta 在 EGFP + PNs 胞體上的數量明顯減少,且 CCK-BCs 數量未發生變化。同時,AnkB 缺失對 Syt2B + PV-BC puncta 在 EGFP + PNs 胞體上的密度無影響。此外,研究還發現 mPFC 中大部分(88%)VGLUT3 + puncta 共表達 VGAT。
- CCK-BC 報告基因小鼠的特征:研究人員構建了 Sncg-IRES-FlpO:tdT 報告基因小鼠,該小鼠在 mPFC 的 II/III 層等區域有 tdTomato(tdT)標記的細胞表達,且 tdT 表達在 P34 - P42 和 P34 - P60 顯著增加,P42 - P60 變化不大。通過雙免疫染色發現,部分(~36%)mCherry + 神經元共表達 NECAB1,且 PV + 神經元不表達 dsRed,表明該報告基因小鼠可特異性標記 VGLUT3 + CCK-BCs。
- NrCAM 在相關細胞中的表達:研究顯示,在發育階段(~P21),NrCAM 定位在 Nex1Cre - ERT2:Ank2+/+:EGFP 小鼠 mPFC 的 EGFP + PNs 上,也表達在 Sncg-IRES-FlpO:tdT 小鼠的 tdT + CCK-BCs 上。此外,NrCAM 還在 mPFC 的 GFAP + 星形膠質細胞和部分 PV-BCs 中表達。
綜合研究結論和討論部分,這項研究意義重大。它首次明確了 NrCAM 和 AnkB 在調控 VGLUT3 表達的 CCK-BCs 與 PNs 胞體之間突觸聯系中的關鍵作用。NrCAM 和 AnkB 的缺失會導致 CCK-BC 與 PNs 之間的突觸連接減少,這可能影響關鍵的皮質網絡,進而導致如社交能力、逆向學習和成癮易感性等行為缺陷,這些在 NrCAM 突變小鼠中已有體現。鑒于 CCK-BCs 具有介導興奮性或抑制性傳遞的獨特性質,NrCAM 的缺失可能在不同的谷氨酸能狀態下對 mPFC 電路功能產生差異影響。同時,研究還發現 NrCAM 和 AnkB 的缺陷可能通過減少 CCK-BCs 與主要興奮性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導致 E/I 失衡,這與 ASD 中皮質微電路的異常有關,為理解神經發育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后續相關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