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綜述:發育神經毒性作為新方法學(NAMs)可持續監管實施的六步框架案例
《Current Opinion in Toxicology》: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 as a case example for a six-step framework for the sustainable regulatory implementation of NAM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07日 來源:Current Opinion in Toxicology 6.1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系統闡述了以發育神經毒性(DNT)體外測試組合(IVB)為例的新方法學(NAMs)從開發到監管落地的六步框架,涵蓋人類相關模型構建、測試路線圖設計、方法可靠性驗證、科學適配性評估、OECD認可及CRO商業化轉化等關鍵環節,為替代動物實驗的下一代風險評估(NGRA)提供結構化路徑。
發育神經毒性測試的革新之路:NAMs六步框架解析
引言
過去幾十年間,新方法學(NAMs)在毒理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涵蓋非哺乳動物模型、計算模擬(in silico)及體外(in vitro)技術。這些方法為替代傳統動物實驗、實現人類中心化的下一代風險評估(NGRA)奠定基礎。本文以發育神經毒性(DNT)體外測試組合(IVB)為范例,揭示NAMs從實驗室走向監管應用的完整生命周期。
Step 1:構建人類相關測試系統
NAMs的核心在于人類細胞模型。借助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C)技術,2D培養已升級為3D微生理系統(MPS)和器官芯片。DNT測試需覆蓋神經前體細胞增殖、遷移、突觸形成等7個關鍵神經發育過程(KNDPs)。目前,三個實驗室聯合開發了8種測試系統,例如hiPSC衍生的神經網絡模型。未來,歐洲PARC項目正推動DNT IVB 2.0開發,整合人類星形膠質細胞和髓鞘化功能。
Step 2:制定NAMs測試路線圖
2014年國際利益相關方網絡(ISTNET)會議確立了DNT測試戰略:聚焦"共同關鍵事件"而非分子起始事件,通過功能擾動檢測提高效率。該路線圖被用于構建人類神經網絡形成檢測方法,并正拓展至發育與生殖毒性(DART)領域。
Step 3:測試方法就緒度評估
NAMs的可靠性取決于13項指標,包括細胞系統、暴露方案、標準操作規程(SOPs)等。DNT IVB通過"測試方法開發指南"和OECD 211格式文檔實現標準化。值得注意的是,Good In Vitro Method Practices(GIVIMP)為方法開發提供通用規范。
Step 4:科學適配性驗證
突破傳統OECD驗證模式,DNT IVB采用五維評估框架:
Step 5:OECD官方認可
2023年OECD發布DNT IVB建議書,描述檢測方法神經發育相關性,并納入綜合測試與評估(IATA)框架。目前正推進指南文件制定,最終目標是成為OECD測試準則。
Step 6:CRO商業化轉化
德國DNTOX GmbH和美國Cyprotex等合同研究機構(CRO)承擔方法轉化,確保符合良好實驗室規范(GLP)。這一環節常被忽視,卻是監管采納的關鍵瓶頸。
展望
DNT IVB正推動歐盟"淘汰動物實驗路線圖"實施,支持"綠色新政"下的安全可持續設計(SSbD)框架。隨著OECD協調的全球合作深化,該電池將助力各國完善化學安全評估,守護下一代大腦健康。當前挑戰包括微膠質細胞功能整合、檢測方法優化,以及更多化合物的測試驗證。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