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COPII介導的運輸組織原則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Organiz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COPII-mediated transport

【字體: 時間:2025年05月07日 來源: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6.0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深入探討了COPII復合體在早期分泌途徑中的核心作用,聚焦其通過相分離機制動態調控內質網(ER)至ERGIC的膜運輸過程。文章系統梳理了COPII組分(Sar1GTP、Sec23/24等)如何協同膜彎曲因子(如Tango1、TFG)和液相凝聚體(如Sec16a)形成多尺度運輸載體,并解析了其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潛在關聯。

  

COPII載體從液態環境中萌芽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內質網(ER)的過渡性亞結構域富含Sec16a等蛋白,這些蛋白通過磷酸化依賴的相分離形成液態凝聚體。這種液相環境顯著降低膜重塑能量,促進COPII組分(如Sar1GTP-Sec23-Sec24)的局部富集。有趣的是,當Sec16a因神經元應激與TDP43結合時,會形成固態包涵體,導致運輸阻滯——這可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潛在機制之一。

液態支架塑造運輸載體形態

傳統認為COPII僅生成50-80 nm小泡,但近年研究發現其能形成長達200 nm的啞鈴狀管狀結構("隧道")甚至微米級載體。例如,膠原受體Tango1通過延緩外被蛋白Sec31a的組裝,促進大 cargo 的管狀運輸。更驚人的是,在Sar1缺失條件下,Sec23-Sec24仍能通過錳離子誘導的相分離驅動膜變形,暗示COPII可能以納米凝聚體形式發揮作用。

從一種液相到另一種液相

COPII載體脫離ER后需穿越300-500 nm的無細胞骨架區域。關鍵調控因子TFG通過競爭性結合Sec23取代Sec31a,促進載體去外被。TFG的八聚體環狀結構可自組裝成多孔凝聚體,像分子篩一樣選擇性捕獲COPII復合物,同時阻止核糖體等大分子侵入。這種機制與突觸小泡提取蛋白piccolo的相分離行為高度相似,凸顯了液-液相變在膜運輸中的普適性邏輯。

未來研究需結合CRISPR和超分辨成像技術,進一步解析COPII在生理條件下的動態組裝規律,以及其相變異常與人類疾病的關聯。這一領域的發展或將重新定義我們對細胞內膜系統組織原則的認知。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