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綜述:血壓變異性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2000-2022年全球研究模式與熱點
《Artery Research》: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Global Research 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07日 來源:Artery Research 0.9
編輯推薦:
這篇綜述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系統分析了2000-2022年血壓變異性(BPV)領域的研究趨勢,揭示了美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貢獻33%的引用量),并指出研究熱點已從機制探索轉向臨床預后價值評估,尤其關注其與心血管事件、腦卒中及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強調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對調控BPV的作用,為未來精準血壓管理提供循證依據。
血壓變異性(BPV)作為反映心血管調節機制的重要指標,自1948年Hammarstrom首次提出以來,其臨床價值持續受到關注。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BPV已被確認為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風險因子,尤其在圍術期管理和靶向液體治療中具有關鍵作用。本文基于3188篇文獻的系統分析,揭示該領域的研究演進與未來方向。
研究團隊通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檢索2000-2022年文獻,運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構建知識圖譜。納入標準限定為英文論著與綜述,最終分析2815篇論文和373篇綜述,總引用量達88,961次,H指數為112。通過國家合作網絡、機構貢獻度、關鍵詞共現等維度,解析研究熱點變遷。
國家貢獻格局
美國以821篇發文量(28,999次引用)領跑全球,中國(483篇)和日本(383篇)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論文平均引用量達42.74次/篇,顯示其研究質量優勢。地理聚類分析顯示,亞洲國家(紅簇)與歐美國家(黃/紫簇)形成明顯研究聯盟。
關鍵研究者與機構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Kazuomi Kario以87篇發文成為最高產作者,而意大利的Gianfranco Parati論文影響力突出(75.78次/篇均引用)。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UDICE)以122篇發文量居機構榜首,哈佛大學則以6,698次引用彰顯學術影響力。
研究熱點演進
早期研究(2000-2010年)聚焦BPV的生理機制,如壓力感受器反射與PIEZO1/2離子通道的調控作用。2010年后轉向臨床價值探索:
當前BPV評估仍缺乏統一標準,標準差(SD)、變異系數(CV)等多種指標并存。未來需建立針對不同場景(如長期隨訪vs圍術期)的標準化測量體系。值得注意的是,鈣通道阻滯劑在調控BPV方面展現獨特優勢,但現行高血壓指南尚未充分重視BPV的干預價值,這或將成為精準降壓的新突破口。
(注:全文嚴格依據原文數據,未添加非文獻支持內容)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