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語境調控對科學隱喻加工的神經機制:基于ERP的證據
《Brain and Language》:Context-modulating effect on processing scientific metaphors: Evidence from ERPs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5年05月06日 來源:Brain and Language 2.1
編輯推薦:
本研究通過ERP技術探究語境對兩類科學隱喻(形狀相似型SMS和功能相似型SMF)加工的調控機制。實驗發現相關語境降低SMS和SMF的N400波幅,而無關語境顯著增強SMS的N400;晚期負成分LN顯示語境僅影響SMF的再分析。該研究首次系統揭示科學隱喻分類的神經基礎,為科學教育中的隱喻認知提供重要依據。
科學隱喻作為科學傳播的重要工具,其理解過程涉及復雜的跨域映射。盡管前人研究揭示了常規隱喻的認知機制,但科學隱喻因其專業性和抽象性,其加工過程可能具有獨特神經基礎。更關鍵的是,語境在科學隱喻理解中的作用尚不明確——現有研究對科學隱喻缺乏系統分類,且未闡明不同語境(相關/無關)如何影響兩類科學隱喻(基于形狀相似性的SMS和基于功能相似性的SMF)的加工時序和難度。
為解決這些問題,安徽大學的研究團隊在《Brain and Language》發表研究,采用句尾詞范式結合事件相關電位(ERP)技術,通過兩個實驗系統考察:無語境條件下兩類科學隱喻的加工差異(實驗1);語境化條件下相關/無關語境對兩類隱喻的調控效應(實驗2)。研究創新性地將科學隱喻分為SMS(如"導體是隧道")和SMF(如"抗體是武器"),通過控制詞匯具體性、詞頻等變量,記錄28名理科大學生在語義判斷任務中的腦電數據。
關鍵技術包括:1)64導腦電系統記錄N400(300-500ms)和LN(600-850ms)成分;2)拉丁方設計平衡語境呈現順序;3)基于BLCU語料庫控制詞頻;4)7級量表評定語境相關度。
研究結果揭示:
該研究首次建立科學隱喻分類的神經模型:相關語境通過降低SMS/SMF早期檢索難度(N400效應)和SMF晚期映射難度(LN效應)促進理解;無關語境則通過干擾SMS的形狀類比(N400增強)和延緩所有刺激的整合速度(LN延遲)阻礙加工。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結構映射理論(Structure-mapping Theory)在科學語言領域的適用性,更揭示科學教育中可視化語境(如圖示)對形狀類隱喻的關鍵作用——這對優化科學傳播策略具有重要啟示。研究還修正了梯度顯著性假說(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證明語境對加工速度的調控存在隱喻類型特異性,為發展科學語言認知理論提供了新證據。
知名企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