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超越算法:人類同理心在人工智能增強治療中的作用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4年07月22日 來源:AAAS
編輯推薦:
希伯來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人工智能和人類治療師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平衡,重點是移情的作用。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混合模型,在這種模型中,人工智能支持治療過程,而不會取代同理心和情感投入等關鍵的人類元素。該研究呼吁進一步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在確保維持真正的人際關系的同時加強治療。
希伯來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人工智能和人類治療師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平衡,重點是移情的作用。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混合模型,在這種模型中,人工智能支持治療過程,而不會取代同理心和情感投入等關鍵的人類元素。該研究呼吁進一步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在確保維持真正的人際關系的同時加強治療。
希伯來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在理解人工智能(AI)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的研究重點是在人工智能驅動的互動和治療環境中不可替代的人類觸摸之間的微妙平衡,解決人工智能何時可能有效取代人類治療師以及人際關系何時仍然不可或缺的關鍵問題。
在Anat Perry教授的帶領下,該團隊仔細定義了移情的各個方面,并比較了人類和人工智能的移情能力。在當前的JMIR論文中,作者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與人類能力如何與治療需求保持一致,同時考慮了治療環境中使用的方法和患者的個人目標。該研究強調了移情在治療中的微妙作用,強調盡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擬移情互動,有時甚至可以創造出超越人類能力的理解印象,但它缺乏在情感層面上真正溝通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它缺乏真正關懷的能力。
Perry教授強調了他們研究結果的核心,他說:“雖然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似乎正確的移情反應,但真正的移情涉及情感投入和真正關心的信號,而人工智能根本沒有。我們的研究旨在探索這一界限,以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何時能在治療中有益,何時不能!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混合治療模式,人工智能支持但不取代人類治療師。該模型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處理諸如患者初始接收和常規評估等任務,甚至可以協助某些治療方式。然而,最重要的是,它堅持認為,人類治療師應該參與到需要深切同情和同情的情況中,確保治療仍然以真正的人類互動為基礎。
這項研究與心理健康治療領域的新興趨勢一致,在這個領域,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傳統的治療實踐,F有的模型,如將認知行為療法(CBT)與人工智能驅動的工具相結合的模型,在提高治療的可及性和效率方面顯示出了希望。例如,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可以提供實時反饋和個性化建議,補充治療師的作用,實現更有效的治療計劃。
盡管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它提出了一些實證問題,這些問題對心理健康治療的未來至關重要。該團隊呼吁為精神健康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行業專業人士和學術研究人員考慮這些見解,以及在治療中保持人類元素的重要性。
這些理論意見論文至關重要地提醒我們,有必要仔細評估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應用,平衡技術創新與構成有效治療關系支柱的基本人際關系。
這是Perry關于這一主題的第三篇論文,去年他在《自然-人類行為》(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3-01675-w)上發表了一篇有影響力的通信文章,上個月他與一個跨學科學者團隊在《自然-機器智能》(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4-00841-7)上發表了一篇關于人工智能、同理心和倫理的通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