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迷幻藥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癥

【字體: 時間:2002年09月28日 來源:

編輯推薦:

  

  [AD340X300]

    [生物通訊]一項新研究發現,聚會上的流行藥--迷幻藥,有損于猿猴的多巴胺系統,大量服用可能引起長期的不良副作用。這一研究結果不盡令一些研究人員擔心,迷幻藥會增加某些神經疾病如帕金森氏癥等的患病風險。

    迷幻藥又稱搖頭丸,會刺激情緒,產生燥熱和意亂神迷的感覺。普遍認為迷幻藥是通過刺激神經元產生大量神經遞質--5-羥色胺起作用的。但迷幻藥真正的學名應為有毒的二亞甲基雙氧苯丙胺(MDMA)。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迷幻藥會引起永久性大腦損傷。1985年美國將這種藥列為違禁藥物,但仍有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一些支持者認為迷幻藥可用于對外傷后壓力疾病的輔助治療。

    現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George Ricaurte和他的同事在9月27日期的《科學》雜志上報道,除了破壞5-羥色胺,迷幻藥對多巴胺系統也有影響。研究人員將相當于一人參加一次午夜聚會需要服用的劑量給猿猴服用迷幻藥。幾周后,猿猴大腦組織樣品中的多巴胺和5-羥色胺系統都衰竭了,而依賴于這兩種化合物的神經元的軸突--即向其它神經元發送信息的部分,也遭到損傷。研究小組認為,這意味著一夜的狂歡可能就已足以造成大腦的永久性損傷,帕金森氏癥患病風險由于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的減少而大大增高。

    英國東倫敦大學休閑藥物研究小組的領導人Andy Parrott稱這一研究結果“非常令人擔憂!钡渌芯咳藛T如利物浦大學的認知神經學家Jon Cole等則對迷幻藥是否會增加帕金森氏癥風險表示會÷懷疑,他說,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由于服用迷幻藥而導致帕金森氏癥的病例。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帕金森氏癥之所以還沒有在迷幻藥服用者中出現是因為帕金森氏癥的癥狀直到大腦中70%到80%的多巴胺損失后才會顯現出來。

生物通編譯自SCIENCE NOW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熱搜:帕金森|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