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突觸可塑性的標記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2年06月27日 來源:
編輯推薦:
幾種長時程的突觸可塑性都需要新蛋白的合成。一些可能是就地合成,而另外一些可能是從胞體運輸而來。同時,長時程的可塑性都表現出特異性,只有活動的突觸才能進行可塑性改變。這兩個現象引出了一些問題,既然蛋白合成是胞質范圍內的整體效應,那么可塑性的改變如何被限制在活動的突觸上呢?在海兔和海馬上的研究讓研究者假設有某種突觸標記的存在,來標記活動的突觸。但這個所謂的標記是什么仍然是個迷。
crayfish的神經肌肉接頭也表現出一種依賴于突觸前改變的可塑性-LTF-long-term facilitation-長時程易化。通過研究LTF的機制和它與另外一種可塑性-cAMP誘導的突觸增強的相互作用,Beaumont,Zucker and colleagues確定了超極化激活的陰離子通道Ih和肌動蛋白是這個突觸的“標記”。
研究者首先發現LTF的誘導和cAMP誘導的突觸增強都需要Ih激活。在LTF中Ih依賴于鈉鉀ATP酶的生電活性,且對于肌動蛋白的解聚化非常敏感。但盡管兩種可塑性都表現出Ih依賴性,但Beaumont,Zucker and colleagues發現依賴性并不獨立,一種可塑性的誘導并不抑制另一種可塑性的誘導,這讓我們想到這兩種可塑性可能是相同的起源,或者是LTF的突觸標記,開放了突觸的同時也保證了cAMP誘導可塑性的突觸改變。研究者發現,確實是這樣,當LTF被誘導的時候,在加入cAMP的同時抑制Ih通道的開放也不能抑制突觸增強的產生。而且當LTF的可塑性被誘導后,一個小時中,肌動蛋白的解聚也導致了不能抑制cAMP的增強效應。
雖然這些突觸可塑性相互作用的機制還不清楚,但這些數據清楚的表明突觸標記的存在。
摘自 科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