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的新起源

【字體: 時間:2002年06月11日 來源:

編輯推薦:

  

  [AD340X300]

    [生物通訊]根據6月6日期《自然》雜志上的一篇報道,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一個與其它哺乳動物不同的新腦細胞簇。新發現為某些精神疾病和失調的病因提供了新線索。

    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主任Pasko Rakic教授和他的同事跟蹤了人腦中間神經元的路徑,發現它們的起源與嚙齒類動物中的中間神經元不同。

    文章的高級作者Rakic解釋說,人類大腦皮層不僅比小鼠的大1000倍,而且還含有一個新起源的細胞亞型。這一發現對于我們了解大腦進化以及某些類型的精神疾病很有意義,因為進化中新引入的細胞類型對遺傳突變和環境影響往往異常敏感。

    哺乳動物的新大腦皮層含有兩類主要神經元--投射神經元和局部回路神經元(local circuit neuron)。投射神經元是長軸突神經元,含有興奮神經遞質谷氨酸,它投射到遠隔部位,起到聯系各中樞部位功能的作用;其軸突末梢通過經典的突觸聯系和非突觸性化學傳遞的方式,完成神經元間的相互作用。短軸突和無軸突神經元不投射到遠隔部位,它們的軸突和樹突僅在某一中樞部位內部起聯系作用;這些神經元稱為局部回路神經元--即中間神經元,例如大腦皮層內的星狀神經元、小腦皮層內的籃狀細胞和星狀細胞、視網膜內的水平細胞和無長突細胞、嗅球內的顆粒細胞、脊髓內的閏紹細胞等都屬于局部回路神經元。局部回路神經元通常是抑制性的,含有抑制神經遞質GABA。然而,神經元中的GABA有許多類型。

    新皮層復雜的功能依賴于這些中間神經元的數量和多樣性。中間神經元數量增加、復雜程度增大以及相對于投射神經元的比例升高都易造成多種神經紊亂。

    Rakic和他的同事標記了胚胎大腦部分的神經元,跟蹤了這些神經元的起源以及遷移路徑,結果顯示新大腦皮層中存在兩種不同的中間神經元世系。該研究進一步證明,人類的大多數中間神經元不同于迄今檢查的哺乳動物,它們起源于增值的前腦腦室或亞腦室區。這樣就存在不同世系神經元具有不同的遺傳影響力,導致不同的后天大腦疾病的可能。

生物通摘譯自BIO.COM

相關新聞
生物通微信公眾號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國際
  • 國內
  • 人物
  • 產業
  • 熱點
  • 科普

熱搜:神經元|

  • 急聘職位
  • 高薪職位

知名企業招聘

熱點排行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

    亚洲欧美自拍偷拍,亚洲人成77777,亚洲男女自偷自拍,亚洲成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