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臉孔與種族 社會學與神經科學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01年07月30日 來源:
編輯推薦:
生物通編譯:大多數人根據經驗都知道記住那些與自己相同種族的人的臉孔要比記住來自其他種族的人的臉孔容易。在今年8月出版的Nature Neuroscience上,認知科學家們報告說,特定的低級大腦區域似乎在這一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結果是最早將大腦活動模式與社會現象相聯系的研究結果。
許多研究已經顯示黑人更容易識別黑人的臉,白人則更容易識別白人的臉。沒有人清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些科學家認為人們對自己同種族人的臉孔注意得更多,或者是以更大的熱情對它們做出反應,因此結果是讓他們能夠更精確地記起同種族人的臉孔。其他研究者則認為這僅僅是一個經驗問題,你在識別自己更經?吹降念愋偷哪樋追矫姹憩F更佳。
社會心理學家Jennifer Eberhardt和在斯坦福大學的同事們一起研究了這一現象,實驗對象是九名黑人和十名白人,使用了一種名偉磁共振成像的技術。他們給這些受試者出示了兩個種族人的照片。他們發現19名參與者中有17名,大腦中面部識別區域——紡錘面區,在看到與自己同膚色的人時,活動最劇烈,表明該區域對特定類型的臉反應更為敏銳。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Elizabeth Phelps說這項研究“很聰明”,因為它將一個研究得很清楚的大腦區域與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聯系了以來。她認為這些發現將一個新領域——社會神經科學領域得到擴展,這個領域研究與他人交往如何影響大腦。(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
——摘譯自7月26日Science now(heartlake)